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2部分

道界闖下名堂,是一代劍客雄豪,彼此久仰對方的大名,可謂神交已久。柳生天原奉汪直之命前來請服部半藏出山教授他的義女們學習忍術,但能不能請到這位忍術大師去平戶津宋城唐街傳經佈道,他心裡也沒底,便找到孫關六作為中間人傳遞訊息,由孫關六帶他來見服部半藏,當面洽談。

柳生天原踱進服部氏忍者道場客廳,只見廳中四面都掛著倭刀,有太刀、小太刀、秘劍細雪、朧刀、勢州村正、梅鶯毒等等,充分展示主人愛劍如命的武痴性格。大廳牆上還裝裱著幾幅佛理禪機的書法條幅,當中是:本來無一文(屬意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左側是:虛無恬淡(有寧靜致遠之意);右側是:人生小笑(屬意是去日苦多,世事十之八九不如意)。

柳生天原看見服部半藏的道場文武相濟,知道此人文武兼修,是個非常難纏的角色。汪直僅靠用金錢請那人辦事,未必能打動這個自視甚高的服部半藏。

櫻木露娜白衣紅裙,拿出一套茶具,按照程式一絲不苟地執行茶道儀式。見了客人,櫻木露娜抬頭跟客人正面打個招呼,直視對方一眼,然後跪坐,雙手置膝,點頭彎腰。客人也回應點頭,對執行茶道儀式的櫻木露娜表示感謝。櫻木露娜清冼茶具,放置茶杯,搗碎茶葉,鄭重其事的斟茶倒水。每一個儀式都象舞蹈表演。領教過日本人的茶道,你才明白禮義之邦在日本,即使孔老夫子再生,看完這一套儀式,也會感觸良多,翹起拇指稱讚:“這才是我想象中禮儀呀,英雄所見略同。”即使是殺氣騰騰的武士,在執行茶道儀式的茶母面前,也表現得中規中矩。

茶道有四個規矩:“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範仍源於中國。要求人們透過茶室中的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溝通,於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心的塵垢和彼此的芥蒂,以達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透過飲茶做到和睦相處、互相,以調節人際關係;清、寂是指環境氣氛,要以幽雅清靜的環境和古樸的陳設,造成一種空靈靜寂的意境,給人以薰陶。

茶道是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透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日本茶文化的核心,是大和民族茶文化的靈魂。

隨伴佛教傳入日本的茶道,強調“禪茶一味”以茶助禪,以茶禮佛,在從茶中體味苦寂的同時,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禪機,這對茶人以茶道為修身養性的途徑,藉以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有好處。在茶道中表現為人對自然的迴歸渴望,以及人對“道”的體認。

在品茶時,樂於與自然親近,在思想情感上能與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與自然相比擬並透過茶事實踐去體悟自然的規律。是道家“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現。日本的茶道“人化自然”的渴求特別強烈,表現味茶人們在品茶時追求寄情于山水,忘情與山水,心融于山水的境界。

完成茶道儀式,櫻木露娜又擺上碟子碗筷,請柳生天原和孫關六大快朵頤。酒筵上,柳生天原談及汪直打算培養幾個忍者,執行刺殺仇家和惡德商人的任務,要借重向服部半藏傳授忍術的意思。

服部半藏說他老了,不管這勞什子事了,建議柳生天原請年輕人試試。柳生天原道:“薑是老的辣,老人見多識廣,經驗豐富,還是請老人好。”

“我收徒佈道,無非是將我領略的忍術發揚光大。我不能老佔著茅坑,不給年輕人機會。我賺得差不多了,這些錢讓給年輕人去賺,我不跟他們競爭了。這樣吧,既然你家主人汪直先生想培訓幾個女孩子,我也不便出面,這事讓給櫻木露娜去辦吧。”

“這個呀,我看她太年輕,太嫩了,恐怕不堪重負。”柳生天原看見櫻木露娜只有二十多歲,對她有沒有能力擔此重任表示很懷疑。

服部半藏指著桌上一盤味噌湯道:“她現在做出這盤可口的味噌湯,請問柳生先生,過二十年後,再請她做一盤這樣味噌湯,有區別嗎?”

“這,這個呀,我想應該沒有什麼區別。”柳生天原被服部半藏說服了。忍術技巧這東西,只要有天賦的人,見識一次就會。與廚藝原理相通,關鍵是悟性,如果悟性不高,再勤學苦練也沒有用。

飯後,柳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