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今天起得特別早,早已站在了開闊地上。二十八團各營的隊伍帶了過來,畢佔雲也帶著特務營趕來集合。林彪整好隊伍,正要跑過來報告,他遠遠地看見毛澤東和朱德都揮動著右手,示意他下口令出發。
隊伍在林彪的口令下出發了。
毛澤東、朱德和陳毅也隨著大隊人馬出發了。他們三人各有各的心事。毛澤東始終認為,天底下沒有過不去的溝坎,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毛澤東敢於向大自然挑戰,敢於向人挑戰,敢於向世界上的一切挑戰。挑戰的本身就是一種戰鬥。因此,面對強大的敵人,他是樂觀的。他認為眼前的敵人是一定能夠打敗的。但是,他又不是神仙,多變的時局也使他時時捏著一把汗。朱德除了一種自信心外,還多了一層擔心。他不是擔心別的,而是擔心留在井岡山上的彭德懷和王佐的部隊,能否堅守住井岡山。他們這次下山,他也曾設想過許多困難,也作過最壞的打算。但他相信,有潤芝在,就一定能勝利。陳毅則是希望儘快返回井岡山,擔心山上山下被敵人隔斷,形成首尾難顧的局面。他和朱德都有過分兵的教訓,一是在三河壩的分兵,二是回湘南造成“八月失敗”。兩次教訓,是血的教訓,是終生難忘的教訓。
走後的枯草地上,留下了一條被隊伍踏過的長長小路。
朱雲卿帶領三十一團和獨立營,是從另一個地方下山出發的。
毛澤東和朱德下井岡山後,彭德懷和滕代遠便來到了黃洋界,佈置哨口防守事宜。王佐也來到了八面山,檢查佈置哨口防守事宜。敵人進攻的速度異常迅速,不到幾天的工夫,山下的大片根據地丟失了,甚至敵人的先頭部隊都到達了山上。
毛澤東和朱德帶領紅軍主力,沒費多大氣力,就佔領了大餘縣。順利中往往隱藏著危機。第二天,毛澤東和朱德在天主教堂召開了連以上幹部會。朱德考慮到一旦敵人知道了紅軍主力下山的訊息,就一定會拿出百倍的瘋狂,來尾追堵截。下山的目的就是為了調動敵人,減少井岡山根據地的軍事壓力,達到“圍魏救趙”的預期目的。既要打到狼,又要不被狼所傷,那才是一個好的獵手。軍事上的爭奪,戰場上的逐鹿,遠比打狼難得多的多。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員,不僅僅有膽略,更重要的是要有謀略。毛澤東曾多次強調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務必要打好第一仗”。因為第一仗對鼓舞戰士,展開下一步的戰役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朱德在會上強調說:“二十八團在大餘城東北一帶的山上擔任警衛;三十一團和軍直的獨立營、特務營防衛近郊和縣城。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部隊要轉移到廣東的南雄烏徑會合。任務都明白了嗎?”
“明白了!”
毛澤東在會上看到有一些領導面帶疑慮,信心不足,對“圍魏救趙”產生懷疑,甚至懷疑“紅旗到底能打多久”。也難怪,共產黨剛剛有自己的武裝,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剛剛建立,一切的一切,都是從頭做起。幼小的紅軍周圍,處在強大敵人的包圍之中,軍需輜重的籌措,基本上全靠自己,糧食、被裝要靠當地貧苦民眾的支援或打土豪所得來維持生計;軍事裝備全靠從敵人手裡獲得。要獲得更多更好的軍事裝備,就得多打勝仗。眼下不論是井岡山上的,還是下了井岡山的,都面臨著軍需輜重的匱乏。毛澤東清楚地知道紅軍目前的艱難處境。但他相信,只要全軍上下團結一致,再強大的敵人也能被紅軍所消滅。眼下最重要的是紅軍指戰員樹立必勝的信心和決心。理想是動力的源泉,是信念的基礎。堅定信念和精神不滅,是一種強大的思想支柱,是任何物質都代替不了的。毛澤東最後強調:“大餘雖然沒有敵人防守,但一定不能放鬆警惕。我們的行動敵人很快就會知道,我們行動的勝敗,關係到井岡山的安危。大餘沒有地方黨組織,會給我們造成工作上的難度。一定要搞好宣傳發動。”
賀子珍和伍若蘭帶領宣傳隊在大街上張貼宣傳標語口號,引來了不少群眾的觀看。
陳毅是政治部主任,這一天,他顯得最繁忙。先是佈置宣傳標語,接著召開座談會,然後在大餘章江和大路中間的沙灘上,召開了群眾大會。大會還請來了毛澤東、朱德到會講話。會後把打土豪得來的財物一一分發給當地群眾。當地群眾第一次感到了共產黨的溫暖。有的說“活了一輩子,沒見過當兵的不欺壓老百姓”。
正當紅軍在縣城開展工作時,由於當地沒有黨的組織,群眾又沒有組織起來,以至於敵旅長李文彬帶領一旅人馬到了大餘北,正引軍悄悄靠近縣城,也沒有人主動前來報告。城中的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