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2部分

崇禎皇帝窮要的當褲子,西北和河南的百姓要易子而食,而那些富豪們卻是歌舞不休,享樂無度。

不僅是北京的勳戚和官員了,整個南方亦是如此,在悲催的商稅徵收制度和銀本位制度之下,再加上天災人禍和王朝末世特有的腐敗吏治,大明要是能不倒下,那才是真正的奇蹟。

為了解決銀本位的麻煩,也就只能以銀本位的辦法來解決。

辦法就是鑄幣。

以金幣和銅幣為輔幣,事實上大量流通的貨幣將是面值不等的銀幣。而在銅幣充足的前提下,銀幣價值到錢就可以了,底下的分完全能用銅幣來代替,甚至等銅幣發行量夠了,錢一級的銀幣也不必再鑄,只保留以兩為單位的銀幣就可以了。

至於金幣,現在只是少量發行,畢竟中國的黃金儲量並不多,現在的黃金儲備根本不夠實行金本位。

事實上,到百多年之後,英國在有了充足的黃金儲備以後就開始了金本位時代,在現在這種時候,在全球貿易沒有開展之前,任何國家都沒有可能實行金本位的貨幣體系……張佳木現在鑄造金幣,不過是要給後人留一個可行的思路罷了。

銀本位,只能是銀本位。

但鑄成銀幣的辦法來流通,兌換容易,保值容易,收藏也容易,要緊的是,銀幣不可能是純銀,而是以銀、錫、鉛混合起來鑄成,這樣一來,那些原本要把銀子深埋地底影響流通的富人們也只能放棄這種愚蠢的做法。

當權者的一個細節,就能影響整個社會,豈能不慎?

……

在張佳木說明銀幣的鑄造辦法之後,餘子俊面部神情也極為複雜,以他的聰明,不會不理解這其中的含意,當然,更深的意思,一時半會的他也是想不起來,所以他直接先問道:“太保,這樣的鑄幣法,銀息幾何?”

“總在三成左右吧”

這個時代的專家倒也沒有叫張佳木太過失望,發行銀幣,對發行者來說,銀息就是第一筆的直觀收入。

“三成銀息,發行十萬就是三萬兩的收入,百萬就是三十萬兩的收益。”

雖然聲音還算冷靜,不過餘子俊和王越彼此對視一眼,均是看出對方神情裡的意思。

“太保……”餘子俊欲言又止。

“餘大人有話請說”

“太祖皇帝當年發行寶鈔……”餘子俊狠了狠心,道:“以官府之力推行銀幣,這當然沒有問題,但下官唯恐會重複當年寶鈔的覆轍”

明太祖發行寶鈔,就是拿一張紙,在上面寫著一萬貫,然後他老人家就把這紙當一萬貫來用了。

其實明初發行紙幣,完全是宋元兩季的傳承,宋的交子就是民間匯兌業務產生的鉅額紙幣,因為宋是以銅幣為本位貨幣的,金銀只做賞賜和大宗交易用,正常的商業往來就是用銅幣。

銅幣交易優點極多,但最大的缺點就是動運不便。一萬貫銅錢就如小山一般,要是十萬貫以上,得動員多少車馬來拉才成,短途尚可,而長途運輸,簡直是太過麻煩的蠢事了。

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交子應運而生,其實就是一種短期匯票,彼此用商業信譽做為保證,到後來,小面額的紙鈔應運而生,主要也是為了彌補銅幣攜帶和運輸不易的難題。

但明太祖不管這些,沒有金銀儲備直接就發行寶鈔,這種失敗給明朝整個近三百年的貨幣管理帶來了極大的難題,也使得根本沒有人再敢打貨幣改革的主意……會被憤怒的官員用唾沫星子給淹死的。

就算到今天,太祖高皇帝的寶鈔還在禍害人,每個官員的俸祿都會有一定數額的寶鈔,一萬貫的面額只值一貫,好在皇帝還有點良心,只是在一定數額之內發給寶鈔,不然的話,這個帝國造反的一定不是農民,而是官員。

一看張佳木要發行的銀幣,再瞭解成色之後,而又有銀息之利,自然而然的,儒家學說和小農社會的保守主義經驗立刻佔了上風,餘子俊和王越不僅沒有興奮之色,相反,還極盡擔憂。

這種銀幣當然不能如寶鈔那樣嚴重的貶值,但濫發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利益越高,濫發的可能性自然存在,而且不小。

“餘大人所憂甚是,所以……”張佳木斟酌著道:“這個銀幣,做工精巧,不易仿冒,未知餘大人注意了沒有?”

“下官注意到了”餘子俊神色坦然,毫無猶豫之色,向著張佳木道:“但下官是擔心太保會濫發。”

一時間,室內靜默下來。

張佳木也是有點吃驚,很久了,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