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2部分

“王大人我要借重他到督導局去,監督各地的火耗歸公的情形,至於餘大人,要借用的就是在這裡了。”見兩人有點懵懂,張佳木伸手一指,笑道:“請掀起布來看。”

“是,敬如命。”

因為是餘子俊的差事,所以乾脆就是他的掀開,一掀之後,兩人倒都是傻了眼了。

滿滿一盤,全是黃金與白銀,但與當時流行的金錠和銀錠大有不同之處,就是金子也好,銀子也罷,全部是邊上有鏍紋的小小的圓幣。

“這,”餘子俊遲了一會兒,拿起幾塊金幣,用手摩擦了一下,然後才道:“太保,這是怎麼鑄出來的?”

也難怪他奇怪,當時鑄幣業極為不發達,銅幣都只能鑄的平滑,以銅鉛雜兌的辦法鑄成,但因為股本少,所以產生的錢息也很有限,而眼前這些金幣,表面平滑,而四周有紋飾,正面和背面,都有極漂亮的圖案,而數字,則是清清楚楚的一個“當一錢”三個字。

就是說,這一枚金幣,是一錢重。

所有的金幣重量都是一樣,銀幣則是最重的一兩一枚,還有五錢一枚、三錢一枚、兩錢一枚、一錢一枚。

一錢以下,便是沒有了。

不需多說,眼前這兩個政治經驗豐富,也略懂經濟之道的大臣,立刻就明白了張佳木的意思。

“太保是要以此金銀幣發行天下?”餘子俊的聲音又驚又喜,手中拿著一摞銀幣,問道:“做工精巧,且有紋飾防偽,如果大量發行,足夠通行天下了”

王越倒是頗有疑惑,問道:“敢問太保,怎麼沒有分幣?”

當時的物價很低,哪裡能如後世影視劇那樣,動輒一錠大銀拋將出來。要是真的,恐怕立刻被人扭送官府。

第637章 銀本

實際的情形是,一兩銀子就是鉅款,要分割開來使用,試想,當時的地價是旱田三四兩到五六兩一畝,江南一帶的水田才是十兩不到的價格,一個人隨身帶幾兩銀子,就足夠穿行百里的使費了。

而最麻煩的就在於此。

銀子是官府或是官府認證過的爐房熔鑄的,所有官府出來的銀錠都是九成九以上的純度,然後再流通到市場。當然,市場是不能容納那麼大的銀錠,必須把銀錠剪開了使用。從五十兩一錠的大銀,到十兩,五兩,一兩,五錢、一錢、五分,依次向下。

如果明朝有大量的銅錢做為輔幣,銀子原本是不需要鉸的那麼碎的……但實際上銅錢的鑄造始終不足,就算是洪武年間最高峰的一億多錢也就等於南宋年間最低產量的一半也不到。

制錢不足,在銀本位的經濟環境下,銀子只能不斷的鉸碎,再熔鑄,再鉸碎流通,再一次回收熔鑄。

在這種迴圈流通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的熔鑄帶來了成色和純度的問題,官爐成色高,純度來,民爐則純底極低,在這種一收一熔的環節中,就不知道多少窮人百姓遭受了不該受的損失。

而因為銀子這種貴金屬貨幣的保值屬性,在流透過程中,太多的富人選擇把成色好的大銀錠收藏起來,甚至有些富人專門挖掘大型的地窖來做這種事,一收幾萬兩幾十萬兩上百萬兩。

這在明朝絕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種社會常態。

銀子湧入再多在市場上流程卻仍然不順暢,百姓仍然苦於貨幣儲量的不足。這種不足在平時的生活中還能克服,但當到了官府收取賦稅的時候,百姓就要蒙受巨量損失了。

官府收賦稅有的是實物,但越來越多的地方收的是現銀。

官府收銀而百姓手中無銀,只能拿實物去抵換現銀,然後拿低價賣出實物的銀子去交稅,等過了收稅的時間,物價回升,然後又只能拿低價賣物品的銀子再高價購買生活用品。

這樣一個迴圈,就是大明幾千萬戶百姓每年都要遭受到的掠奪。

這就是一個政府在貨幣政策上的不作為和苟且給它治下的居民所帶來的困攏和麻煩,當然,大商人,地主、士紳,在這種貨幣政策上是佔便宜的。

到了明朝後期,白銀大量流入,超級富豪和大官紳越來越多,他們窮奢極欲,但百姓的生活卻根本沒有大的改善,原因就在於銀本位下的這種貨幣壟斷。

官府在富人身上收不到稅,富人又不停的轉嫁到窮人頭上,國家越來越窮,百姓越來越無法忍受,而中產以上,卻越來越富裕。

到了明末時,就是這種怪象,明明有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入中國,富人們富的流油,已經有身家在千萬兩以上的超級富豪出現,而與此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