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退化何嘗不是規律?不是所有的物種都進化,也不是所有的物種都退化。

動物、植物雜交,嫁接的一代、二代可能是最佳化的,但過幾代可能退化,所以要思考一下,對它們要不斷最佳化。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地進化,自然地退化。

人為地進化……有意識創造了進化的條件,使之進化!人為地退化……無意識創造了退化的環境,在不知覺中退化了!有人開了一個玩笑,幾百年後,人的形象大大變化(姑且不言是退化劣化,還是進化最佳化):“腦袋似有籮筐大,腿杆如同筷子細。

”是說人們經常使用大腦思考,越來越聰明,經常使用的人體器官可能會越來越發達;是說人出門便上車,少有走路,不使用的、不經常使用的人體器官可能會越來越萎縮、退化、劣化!但也有人說,許多人使用電腦的現成軟體,少有思考的大腦可能要萎縮。

人的器官,用進廢退。

不是玩笑的玩笑:在十字路口,既有動物進化成了人,也有動物仍然是動物,或許有人可能退化為動物。

所以,有識之士告誡人們:自己要多思考,不要讓大腦退化為“豬腦”、“猴腦”;要多走路,不要讓腳杆退化、細化得不像樣子。

為了使人繼續成為人,使人的載體國家、民族、社會、組織不退化而進化,不劣化而最佳化,“勤于思考”是重要的方法,找到不斷進化最佳化的方法,非常必要。

一個優秀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愛思考的民族。

思要廣,思要深,思要高,思要遠。

每個人,也都有一些近思和遠思,遠慮近憂。

教師應思考如何教書育人;學生應思考如何把學業搞好;醫生護士應思考如何更好地救死扶傷;患者應思考如何配合治療,早日康復;領導應思考如何讓部下成功;部下應思考如何愛崗敬業,搞好本職……“思”很重要!對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民族和國家。

怎樣思?思什麼?這是本書的後話。

二、思之有“路”(1)

思路,思之有路,思之道路、徑路、套路。

思維,思之維度、角度,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思維的創新性和突破性的程度。

思有維度,從不同的角度、維度思考同一問題,結論也是不同的。

本書討論的思維,是指思考的維度、角度。

思維,與“感性認識”相對,指理性認識,即思想;或指理性認識的過程,即思考。

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通常指邏輯思維。

思維……思與維。

思:動腦筋,想辦法,讓人的大腦細胞處於活動狀態。

從這個意義講,什麼是思維?指向理性的一種認識活動。

它與“存在”相對。

思維,是人的大腦對知識、資訊進行加工與處理的活動。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進行的間接或概括反映。

它是藉助語言來實現,能揭示事物本質特徵及內部規律的理性認識活動。

它既是哲學範疇,是意識與精神,是能動反映客觀現實與世界;也是邏輯學範疇,它所要進行的是判斷與推理;它也是一個心理學範疇,指心理活動的過程,抽象的東西;也是美學、科學學、教育學、領導學、管理學的範疇。

其實,哪一門科學能離得開思維呢?思維科學,萬學之學!思維分三種:知覺、回憶和組合。

思維的要素,一是知識,二是思維的能力。

知識可以用語言、符號表示出來,相對穩定;思維能力是活的東西,隱性一些。

二者不相等。

知識必須轉化,才成其為能力。

三國時的馬謖,很有知識,“某自幼熟讀兵書”,但他沒有把軍事知識轉化為指揮作戰的能力,痛失街亭,被諸葛亮揮淚斬之。

知識為思維能力提供材料,思維能力對知識進行加工處理。

知識豐富,可思維的東西多,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利於學習更多、更深的知識。

思維是在什麼情況下進行?第一,思維必須有原始刺激才產生。

也就是知覺,它是一級思維。

任何思維(包括夢)的產生都是來自於外界的一種原始的刺激。

“夢”,不是無中生有的,夢是一種思維的結果,只是你的這種思維與白日的思維有著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