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大腦思維和智慧。
”美國科學家莫里斯曾經形象地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能夠用原子分裂來釋放巨大的物質能量。
我們怎樣才能夠在我們自己封閉起來的思維內部引起分裂,以便相應地釋放出巨大的力量來呢?”“觀念是人類文化的原子彈。
”思維就是在想。
生物學家查丁說:“人類思維不同於動物思維的地方是動物不知道它是在想,而人知道自己有思維。
”人的思考是自覺的行為,透過教育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才成為可能,並且人可以控制思維活動,使之向著有利於發明創造的方向發展。
卓別林說:“和拉提琴或彈鋼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練習的。
”人類的神奇力量並非來自於肢體,而是來自於人類頭腦所具有的思維功能。
有了思維,人們才會根據思維去做一切。
思維讓人真正成其為人。
“人”的定義中,就應該有思維能力。
在古希臘,有一位思想家在回答“什麼是人”這個問題時,把“人”說成是“無毛的兩腳動物”。
於是,有人立即把一隻公雞的羽毛拔光,拽著雞對眾人說:這就是他們家的“人”。
動物也有思維,但遠不及人的思維。
思維是一個過程。
完整的思維過程應當是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
思維有很多形式。
如: 抽象思維、概念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意象思維、社會思維靈感思維、特異思維、發散思維、立體思維、反向思維、相關思維相似思維、求同思維、求異思維、替代思維、聚合思維、想象思維聯想思維、逆向思維、側向思維、創新思維、單向思維、多向思維動態思維、靜態思維、超前思維、後饋思維、辯證思維、綜合思維複製思維、集中思維、質疑思維、統攝思維、歸納思維、突破思維……比如抽象思維,一般意義講,就是不具體的思維。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二、思之有“路”(4)
也對也不對!抽象當然就不具體。
思維本身就是抽象的結果。
*在《資本論》中就有“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之說。
有一定具體形式的、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叫具體勞動;人的大腦、神經、手、肌肉的支付、創造價值的勞動叫抽象勞動。
*講了,抽象勞動像“鬼魂”、“幽靈”一般。
抽象勞動就是把各種具體的勞動抽象出共同的、本質的東西來。
所有的抽象都有共同、本質、不具體的特點。
抽象思維也是如此。
在一次演講中,一位演講者開了一個小玩笑:“三天之內,朋友們給我一個水果,能夠辦到嗎?”聽眾齊聲回答:“能夠!”有人高聲說:“不要三天,現在就去給你買一個蘋果來,不就辦到了嗎?”演講者又說:“請注意,我要的是水果!”大家聽了一片茫然,蘋果不就是水果嗎?有的學者是這樣“抽象”的:面對五顏六色的蘋果、柑橘、香蕉、菠蘿……,我們抽象為“水果”、“植物的果實”,水果,就是把所有含有水分的植物的果實統稱為“水果”,蘋果是具體的,水果是抽象的。
“水果”,就抓住了共同點和本質的屬性。
面對千姿百態的大雁、海燕、仙鶴、天鵝……,抽象為“飛禽”,也可以說叫“鳥”。
具有眼、耳、鼻、舌、四肢、身、有能動思維的高階動物,我們叫“人”,“人”就是一種抽象,其實都是具體的張三、李四、王五、趙六。
“白馬非馬”的命題大家都知道,其實,它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我國古代偉大的邏輯學家公孫龍(約公元前320…前250年)提出了一個命題:“白馬非馬”。
對於一般人,說“白馬是馬”就如同說“張三是人”一樣,清楚明白,準確無誤。
怎麼可能“白馬非馬”呢?孔子的六世孫孔穿,名氣很大,自認為很聰明,為了駁倒公孫龍的主張,找上門去辯論,結果被公孫龍駁得無以應對,敗下陣來。
他們在趙國平原君家裡進行了辯論。
孔穿對公孫龍說:“向來聽說先生道義高尚,早就願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馬不是馬的學說!請你放棄這個說法,我就請求做你的弟子。
”“白馬非馬”是公孫龍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棄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