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都是數學上的一個點,只有地位,沒有長度闊度。只有穿著臃腫的藍布面大棉袍的九莉,她只有長度闊度厚度,沒有地位。在這密點構成的虛線畫面上,只有她這翠藍的一大塊,全是體積,狼抗的在一排排座位中間擠出去。
十
過了年大雪堵住了路不能走。好容易路通了,一大早坐著山轎上路,積雪的山坡後的藍天藍得那樣,仿彿探手到那斜坡背後一掏一定掏得出一塊。
鬱先生這次專揀小路“落荒而走”,不知道是不是怕有人認識九莉。一出上海就乘貨車,大家坐在行李上,沒有車門,門口敞著,一路上朔風嗚嗚吹進來,把頭髮吹成一塊灰餅,她用手梳爬著,澀得手都插不進去。但是天氣實在好,江南的田野還是美:冬天蕭疏的樹,也還有些碧綠的菜畦,夾著一灣亮藍水塘。車聲隆隆,在那長方形的缺口裡景色迅速變換,像個山水畫摺子豁辣豁辣扯開來。
在小站上上來一個軍官,先有人搬上一張籐躺椅讓他坐,跟上來一個年青的女人,替他蓋上車毯,蹲坐在他腳邊,撥腳爐裡的灰。她相當高大,穿著翠藍布窄袖罩袍,白淨俏麗,稚氣的突出的額,兩鬢梳得虛籠籠的,頭髮長,燙過,像是他買來的女人。兩人倒是一對,軍官三十來歲,瘦骨臉,淘虛了的黃眼珠,疲倦的微笑。她偶而說話他從來不答理。
乘了一截子航船,路過一個小城,在縣黨部借宿。她不懂,難道黨部也像寺院一樣,招待過往行人?去探望被通緝的人,住在國民黨黨部也有點滑稽。想必鬱先生自有道理,她也不去問他。堂屋上首牆上交叉著紙糊的小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用玫瑰紅,嬌艷異常。因為當地只有這種包年賞的紅紙?
“未晚先投宿”,她從樓視窗看見石庫門天井裡一角斜陽,一個豆腐擔子挑進來。裡面出來了一個年青的職員,穿長袍,手裡拿著個小秤,掀開豆腐上蓋的布,秤起豆腐來,一副當家過日子的樣子。
他鄉,他的鄉土,也是異鄉。
越走越暖和。這次投宿在一家人家,住屋是個大鳥籠,裡面一個統間,足有兩三層樓高,圓頂,望上去全是竹竿搭的,不知道有沒有木材,看著頭暈,上面蓋著蘆蓆。這是中國?還是非洲?至少也是婆羅洲。棕色的半黑暗中,房間大得望不見邊,遠處靠牆另有副鋪板,有人睡在上面微嗽。
改乘獨輪車,她這輛走在前面,曠野裡整天只有她與一個銅盆似的太陽,臉對臉。曬塌了皮,尻骨也磨破了。獨輪車又上山,狹窄的小徑下臨青溪,傍山的一面許多淡紫的大石頭,像連臺本戲的佈景。
鬱先生的姑父住著這小城裡數一數二的一幢房子,院子裡有假山石,金魚池,外面卻是義大利風的深粉紅色牆壁,粉牆又有一段刷白粉黑暈,充大理石。這堵假大理石牆,上緣挖成個座鐘形,兩旁一邊捲起個浪頭,惡俗得可笑。中國就是這樣出人意外,有時候又有非常珍異的東西,不當樁事。她和之雍在這城裡散步,在人家晾衣竹竿下鑽過去,看見一幅印花布舊被面掛在那裡,白地青色團花,是耶穌與十二門徒像,筆致古樸的國畫,圈在個微方的圓圈裡,像康熙磁瓶肚子上的圖案。她疑心這還是清初的天主教士的影響,正是出青花磁的時代。
她差點跑去問這家人家買下來。她跟比比在一起養成了遊客心理。
旅館裡供給的雙樑方頭細草拖鞋也有古意。房門外樓梯口在牆角釘著個木板搭的小神鑫,供著個神道的牌位,插著兩枝香。街上大榕樹幹上有個洞,洞裡也嵌著同樣的小神龕。
這一天出去散步之前,她在塗她的桃色唇膏,之雍在旁邊等著,怱道:“不要搽了好不好?”他沒說怕引人注意,但是他帶她到書店去,兩人站著翻書,也還是隨口低聲談著,儘管她心裡有點戒懼。
又有一次他在旅館房間裡高談闊論,隔著板壁忽然聽見兩個男子好奇的說:
“隔壁是什麼人?”
“聽口音是外路人……”有點神秘感似的,沒說下去。
九莉突然緊張起來。之雍也寂然了。
其實別後這些時她一文進賬也沒有,但是當初如果跟著他跑了會闖禍的,她現在知道。她總是那樣若無其事,他又不肯露出懼色來,跟她在一起又免不了要發議論。總之不行,即使沒有辛巧玉這個人。
當然鬱先生早就提起過,他父親從前有個姨太太,父親故後她很能幹,在鄉下辦過蠶桑學校,大家稱她辛先生。她就是這小城的人,所以由她送了之雍來,一男一女,她又是本地人,路上不會引起疑心。
九莉聽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