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著眼閉著眼,那大家的恨意也就轉移了。

不過這也不能說崇禎的問題,畢竟宋明兩朝不同,宋朝相權很重,丞相有時可以自作主張,而明朝君權重,就算是找了代理人,殺袁崇煥這樣的大事崇禎不可能裝不知道。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弊病,原來處於皇帝和大臣之間的防火牆丞相被卸除了,很多責任就必須皇帝自己來背。

不過另一件事就可見崇禎找代理人的失敗之處了,找清議和,但是好找不找找了個不會把風的兵部尚書陳新甲,不單向外界漏了議和之事,還把崇禎主張議和的事也捅出來,比起秦檜那可是天差地別啊。

皇帝這樣對大臣,大臣也自然有武器對付,消極怠工日拖夜拖是一種,不過比較少,畢竟萬一來一個翫忽職守罪就不好了。所以大臣有三大武器對付皇帝。

一是清議:也就是輿論啦,大家別以為輿論沒用,須知這不是一般的輿論,是士大夫統治階級的輿論啊,古代皇帝沒報紙看,但是小道訊息挺多,何況士大夫嘴上說,奏章也寫,一天送幾十份上來,看看你屈服不屈服,而且這些輿論都是有根據的,小到皇宮安定,大到天象變化,凡是有理由的都能編進去,你不是要做人嗎?沒那麼簡單。

二是祖制:中國儒家講究“孝”,這個祖制就不好隨便違背了,違背是要冒風險的,前文不是說皇帝要守很多規矩嗎?這規矩就是老祖宗皇帝定下來的。(說起來老祖宗皇帝也知道民主重要性,特地留一個尚方寶劍給大臣用。)這些規矩說起來大都挺有道理,是為了保證皇帝的權威,隨便也抹殺一些皇帝的人性。一般來說,清議加祖制皇帝已經吃不消了,不過也有不信邪的。

三是天象:世間確實有不信邪的皇帝,比如神宗,王安石說“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神宗嚇是嚇了一大跳,但是也預設了,但是對於王安石說的第一句“天變不足畏,”他就有點怕了,於是輿論沒擊倒王安石,但是奇異的天象天災卻把王安石擊倒了。

沒辦法,皇帝心裡還是有點認為自己是天子,和平民有點距離的,所以大臣的話可以不聽,老天的話非聽不可了。

假如這三個都不聽的話……那皇帝倒是可以做個真正的人了,但是這樣的皇帝已經喪失了做皇帝的資格了,也許可以做昏君,但是不適合做皇帝了。

中國皇朝之二 痛並快樂著的宰相們

其實用宰相這個詞並不是很貼切,因為除了遼國,中國大多數的朝代並沒有“宰相”這個官職,宰相只是一個俗稱,一般指的是自皇帝之下的行政首腦,也就是一個之下,萬萬人之上的第二人。

宰相這個位置不是一直不變的,在秦朝和西漢初年,一般指的就是丞相,那時丞相位高權重,既掌行政權,又有一定意義上的兵權。而西漢中期開始,宰相的權力就分到了尚書令的手中。後來又有新的三公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後來又改為司徒,太尉,司空)之後到隋唐,宰相一般都是中書監中書令。只有三國時期有真正的丞相就是諸葛亮和曹操兩人,而且曹操準確的說更象皇帝。到了隋唐,參知政事一度成為真正的宰相,(左右樸射是名義的,也就是榮譽職位)。到了宋代,“同平章事”和“參知政事” “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和“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又成為了宰相的名稱,直到宋孝宗時期,左、右丞相才回到我們的歷史舞臺上,直到明末朱元璋取消了丞相制度,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宰相的消失。明朝的內閣首輔,清朝的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在當時眾人的心中都是宰相。

大凡人都想擁有權力,而天下間權力最大莫過於皇帝了,可惜皇帝這位置不好做,有嚴格的要求啊,你要做皇帝,就要有皇族的血統,最好是皇帝的兒子,不行也最好是皇族後裔,再不濟,你總要和老皇帝一個姓吧。可惜這個要求有點苛刻,血統是先天的,大部分人生下來就和皇帝無緣了。所以宰相這個位置實在為眾多的中國古代人所向往的,這比做皇帝要現實的多。

何況這個位置也不是沒有好處。首先知名度高,知名度最高的那一定是皇帝,這到不是那時電視報紙大喇叭到處宣傳,而是完全是因為皇帝成了象徵,你問老百姓今年是幾年,他不會說公元幾年,而是說崇禎幾年,萬曆幾年,看,這就把皇帝的名號搞在裡面了,所以皇帝是知名度最高的,但是皇帝是象徵,象徵著幾年和什麼通寶。和老百姓離的太遠,老百姓最熟識的還是宰相,一朝宰相天下聞啊,做了宰相,這名是少不了的。

除了名就是利,先不說做了宰相大權獨攬後的貪汙受賄這些灰色收入自然來源滾滾,就算正當的收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