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買了車和房,你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度是多少呢?

耿建榮:很滿意,應該說是90%。

紀春:你們下一步的打算是什麼呢?

耿建榮:我們每年都有總結,每個人都要寫總結。還有來年的計劃。

紀春:你們的總結都寫什麼?

萬克文:基本上是我一年的成績、不足,還有來年的計劃。

耿建榮:我可能是想來年增加5家大客戶。

萬克文:她有點保守,我可能想的更多。在這裡其實我應該更加感謝幫助過我們的人。現在我們想為社會多做一些事情,讓我們的員工在公司學到更多的東西。而且我覺得在回報社會的過程中,受惠的也是我們自己。

金點箴言:

我們曾經為了賠償一個客戶,幾乎把所有的存款都賠進去了。我覺得雖然是賠錢了,但是我們覺得信譽是最重要的。一個是員工覺得你負責,另外客戶也非常信任你。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夢想是走出來的(1)

王振滔:奧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因為生活困難,王振滔16歲的時候就輟學成為一個小木匠,偶然當中王振滔走進鞋業,經過十幾年的奮鬥,將一個家庭式的小作坊發展成為一家擁有十幾億元資產的全國民營500強企業。王振滔本人也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華管理英才、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等多項榮譽。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在全國各地推銷中低檔電器和皮鞋等日用品的溫州人很多,不滿足於當一小木匠的王振滔也成為其中一員。雖然推銷閥門也讓王振滔輕鬆地賺到了一些錢,但是對產品質量的擔憂,使他決定改行推銷皮鞋。從而踏上了成就中國鞋王的道路。

從木匠到鞋商

記者:在北京的時候,奧康鞋我們經常能夠見到。有一句口號叫做“穿奧康,走四方”。我們在許多專賣店還見到一句新的廣告詞“夢想是走出來的”。這是不是代表著一種新的變化?還是下一步的一個什麼目標?

王振滔:“穿奧康,走四方”雖然朗朗上口,但讓別人感覺這個鞋子很普通。而“夢想是走出來的”,讓人感覺有個回味,有個深的層次。中國人有個千年的夢想,比如楊利偉上天,也有個百年的夢想,就是奧運。

記者:您的夢想是什麼?

王振滔:我的夢想也在不斷地調整。小時候的夢想是當警察、當飛行員;上了高中之後就是當科學家,當教授,當然現實中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我現在的夢想就是:我們的企業精神就是為人類的進步服務,可能名稱比較大,但作為我們的理想,我們是希望在自己的人生當中,能為社會做一點貢獻。對我個人來講,除了把企業做好以外,能幫助更多的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記者:像您剛才說的,小時候的夢想和現實有一些差距,您自己也沒想到,自己成了中國的鞋王。您16歲的時候學了一門手藝,做木匠。

王振滔:對,我高一的時候就出來學木匠。為什麼不想讀書去做木匠?這和家庭的背景有關係,也和溫州的文化有關係。當時家庭6口人,只有幾分土地,生活艱難,作為家裡的長子,選擇了輟學,我在學校的學習很好,一直都是班長。另外溫州人當時認為學一門手藝是不錯的,生活有了保障。溫州的一些年輕人都是出來做推銷,慢慢地形成了跑市場的風氣。我學木匠只學了一年多,師傅就把他的徒弟交給我帶了。

記者:您學木匠學得挺好的,為什麼做了兩年就沒再做了?

王振滔:我當時也在想如果繼續做木匠的話,也許可能成為中國的“傢俱大王”,當時我不只是在做木匠,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設計的。我們在漳州為部隊服務,所有的設計都是最新的,甚至想到要開一個廠子。後來做了一段時間以後,感覺這個東西不是我想做的,當時興起了推銷,做木匠賺錢很辛苦,所以想別人能做的事情我能不能也嘗試去做,這也是個人性格要強的一個原因,決定在不懂電器的情況下,嘗試一下,就入了這行。

一開始是“皮包公司”,但也接了很多單,一個原因是我當時非常年輕,人家認為我不會騙他,第二是我在一些地方做過木匠,比較熟。但是推銷不是自己做,比較擔心質量,當時溫州的做法都是一個工廠好幾個牌子,今天誰家的公司來了就掛哪個牌子,這都是私人的做法,所以後來又感覺這不是我自己做的事情。偶然的一個機會,從武漢經過南昌,我去看一個朋友,他是賣鞋的,向我介紹賣鞋賺錢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