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德交談,他們越談越投機,越談越親近。朱德的平易近人,謙虛樸素,給衛立煌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

二十天後,是中國傳統的舊曆年,衛立煌帶領部下,抬著禮物,親自到第十八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洪洞縣馬牧村給朱德拜年,為團結抗日,國共兩黨的軍事將領聚集一堂,共慶新年。此後,朱德與衛立煌又多次打交道,他們熟悉起來,成了情深誼重的老朋友。

抗日名將衛立煌(4)

衛立煌回大陸後,朱德雖位居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高位,但對衛立煌仍然如摯友一般。

病房裡,朱德與衛立煌兩位摯友推心置腹,懇切交談,他們回顧以往,也憧憬未來,都希望能儘早實現祖國統一大業。

1959年的冬天是一個多雪、多風、多冰凍的嚴寒季節,在這風雪交加的天氣裡,衛立煌所患老病不見減輕,又偶感風寒,患了感冒,由感冒又轉成肺炎,病勢日見危重。在周恩來、朱德等的關懷下,北京中、西醫界著名的醫生共同會診,精心治療,始終無效,不見好轉。這樣拖到了1960年。

新年來到了,但寒冷的冬天還沒離去,1月15日,北京又降大雪,衛立煌禁不住嚴寒,病情惡化,很快神志不清,處於昏迷狀態。

16日,朱德副主席不顧年事已高,寒氣逼人,冒著大雪又來到病房。這時,衛立煌已不能講話,神志完全不清。朱德望著這位共產黨的真誠朋友,自己相交幾十年的知己,內心充滿難捨難分的感情。他沉默無語,坐在病房,久久不忍離去。

如此深情,如此厚意,使衛立煌的家屬感動得熱淚長流。

各科醫生都來了,他們對衛立煌進行了緊急搶救,用盡種種藥物與醫療手段,都不能奏效。搶救到第二天,即1960年1月17日零時40分,衛立煌溘然長逝,終年64歲。

1月20日,北京各界在中山公園中山堂隆重舉行衛立煌先生的公祭大會,靈堂前擺著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送來的花圈。各界人士及衛立煌先生的親屬和生前友好參加了公祭大會。

公祭大會由周恩來主持,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張治中致悼詞,悼詞說:“衛立煌同志青年時期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隊伍,可謂善始;中間走了一段漫長黑暗的反動道路;最後終於回到祖國懷抱,在毛主席和共產黨的領導下,參加了反對國內外敵人的鬥爭和祖國的建設事業,從而得到了善終。總的說來,衛立煌同志不愧一個愛國軍人,為至今還徘徊歧途的臺灣國民黨軍政人員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這是對衛立煌一生最公正、客觀的評價。公祭大會後,衛立煌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寶山烈士公墓大廈的中央,位於林伯渠、陳賡、黃敬、李克農等人的靈位旁邊,和這些革命前輩共垂千秋。

衛立煌先生如果死而有知,亦應該含笑九泉。

大漢奸汪精衛(1)

1938年12月18日,戰時陪都重慶霜霧籠罩,寒氣逼人,一陣陣西北風打著呼哨,從湍急的嘉陵江上刮過,在山城的房宇、樹梢上肆意虐行。上午8時,戒備森嚴的重慶珊瑚壩機場,一輛吉普車風馳電掣般駛來,車停後,走下三男一女,一個個神情慌張,東張西望,注視各方面的動靜。不久,一輛黑色小轎車又疾馳而來,從車上又走下三個人,這前後兩輛車帶來的七個人,正是赫赫有名的國民黨中央副總裁汪精衛及老婆陳璧君、秘書長曾仲鳴等一夥。他們此刻是乘蔣介石在中央禮堂召集年輕的國民黨中央委員訓話之機逃出來的,準備乘機直飛昆明,與早先等在那裡的周佛海匯合,再飛往河內,去投降日本侵略者,充當可恥的漢奸的。

早在抗戰開始的時候,汪精衛就散佈亡國論調,為其降日###作輿論準備。1937年7月29日,汪精衛在南京發表《最後關頭》的廣播講話,大彈民族失敗的低調,說什麼“我們是弱國,抵抗就是犧牲,犧牲的程度,我們要使每一個人,每一塊地都成為灰燼。”8月4日,汪精衛又發表題為《大家要說老實話,大家要負責任》的廣播講話,反對抗戰,鼓吹對日求和,他說:“和呢,是會吃虧的,就老實承認吃虧。戰呢,是會打敗仗的,就老實的承認打敗仗。我們不掩飾,我們不推諉,我們不作高調,以引起無謂的衝動。”汪精衛還竭力宣揚“戰必大敗,和未必大亂”,並以他為中心,聚集起陳公博、周佛海,陶希聖、梅思平、高宗武等一幫人,由於他們鼓吹民族失敗主義和亡國論,人稱“低調俱樂部”。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