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這實在是個缺心眼的傢伙,聽說張居正回來了,竟然主動找來,只為了一個目的——玩。
作為一個藩王,呆在荊州這麼個小地方,平時又不能走遠,只能搞點吃喝嫖賭,真是大大的沒趣,所以在他看來,張居正可謂是供消遣的最好人選。
這位仁兄還很健忘,他似乎不記得眼前這個玩伴的祖父曾被自己活活害死,而張居正則成為了玩具,被叫到王府,陪這位公子哥每天飲酒做詩,強顏歡笑。
在那些屈辱的日子裡,張居正默默忍受著這一切,與此同時,他又發現了這個世界的另一面:原來人生也可以如同天堂一般。
比如這位遼王,含著金鑰匙出生,豐衣足食卻依然不知足,魚肉著屬地的百姓,想用就用,想拿就拿,他要做人,百姓就得做牲口,他要瀟灑地去活,百姓就要痛苦地去死。
每當張居正結束應酬,離開豐盛的酒席,走出金碧輝煌的王府門口時,總能看到餓得奄奄一息的饑民和無家可歸只能睡大街的流浪者。
原來天堂和地獄只有一牆之隔。
這就是大明天下的真相,當無數的貧民受到壓榨,失去土地四處流浪的時候,高貴的大人們卻正思考著明天去何處遊玩,該作一首什麼樣的詩。
這些在官員們看來並不稀奇的場景卻深深地打動了張居正,因為他和大多數官員不同,他還有良心。
面對著那些乞求和無助的眼神,面對著路旁凍餓而死的屍骨,張居正再次確立了他的志向,一個最終堅持到底的志向——以天下為已任。
所謂以天下為已任,通俗點說就是把別人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來辦。地球人都知道,卻似乎只有外星人辦得到。
幾百年前,一位叫亞當斯密的人在自己的家中寫下了一本書,名叫《國富論》,在這本被譽為經濟學史上最為偉大的著作中,亞當同志為我們指出了這樣一個真理——人天生,並將永遠,是自私的動物。
只要回家照照鏡子,你就會發現這個法則十分靠譜,試問有誰願意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去拼搏、奮鬥,付出自己的一切努力、心血乃至生命?順便說一句,沒準人家還不領你的情。
不是個傻子,也是精神病。相信這就是大多數人的回答,但問題在於,這樣的人確實是存在的,他們甘願犧牲自己的一切,只是為了別人的利益。
而這個特殊的群體,我們通常稱之為偉人,所以說偉人不是那麼容易乾的。
孔子應該算是眾多偉人中的一位,他的一生都致力於尋求真理,普及教育,當然,他並不是一個所謂“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他的言行自然也不是“心靈雞湯”或“勵志經典”,在我看來,他倒像是個“不可救藥的悲觀主義者”。
他流浪數十年,周遊四方,目睹了最為殘酷的屠殺與破壞,但他依然選擇了傳道,把希望與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這無疑是一個偉大的行為,而他這樣做的真正原因決不是樂觀,而是——悲憫。
瞭解世界的黑暗與絕望,卻從不放棄,並以悲天憫人之心去關懷所有不幸的人。
這才是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的真正原因,這才是人類最為崇高的道德與情感。
張居正就是這樣一個偉人,他錦衣玉食,前途遠大,不會受凍,更不會捱餓,他可以選擇作一個安分守己的官僚,熬資歷混前途,最終名利雙收。
然而和那位騎著摩托車橫跨南美洲的格瓦拉醫生一樣,在見識了世上的不公與醜陋後,他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一條無比艱苦,卻無比光輝的道路。
在黑暗之中,張居正接過了前人的火把,成為了又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
所以我相信,即使這個世界十分陰晦,十分邪惡,即使它讓你痛不欲生,生不如死,但依然應該鼓起勇氣,勇敢地活下去。
所以我相信,希望是不會死去的。
【天賦,無與倫比】
嘉靖三十六年(1557),張居正回到了北京,此時的他已經脫胎換骨,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知道該如何去做。
如果單以智商而論,嘉靖年間的第一聰明人應該還輪不上徐階,因為從實際表現上看,張居正比他還要厲害得多。
在那年頭,想在朝廷混碗飯吃實在不易,為了生存,徐階裝了二十多年孫子,還要多方討好妥協,而張居正的表現卻讓所有的人大吃一驚。
這位年輕人雖然剛剛三十出頭,且在不久之前還是個標準憤青,但在短短几年之間,他已經變成了一個喜怒不形於色,城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