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有六大亡兆!”
“哪裡?”他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
“第一,帝君昏暗,嬉樂無度,缺乏雄才大略,這是根本。現在的少帝雖不能確知其英明睿智,但積年大勢不是一時所能更改。”
“第二呢?”文天祥並不震驚。
“第二, 政略消極。我朝一直株守重文輕武,守內虛外國策, 竭力削弱地方力量,所以對外一再忍讓遷就,懷柔綏靖。第三,制度混亂,冗官冗員,消耗了太多的俸祿,增加百姓負擔。而且遇事推委,效率低下。”
陳述之打斷我:“確實。”
我受到鼓舞:“第四,武備廢弛,戰力低下,兵將分離,特別是主將處處受制。第五,民氣低沉,性格怯懦,很難適應戰爭的需要。第六,階級分化嚴重,貧富差距懸殊,民心不附。國基動搖。”
我總結道:“我大宋長期以來的頹廢之勢之政治根源是體制問題,是帝王的問題,思想根源是敗壞了民風的理學的墮落問題。”
劉存德有些不滿地站起來:“趙師傅,對您的話鄙人不敢苟同!我朝屢出權奸之事重要不重要呢?前者秦檜,繼之者湯思退,韓仛胄,丁大全,史彌遠,後來者大奸惡賈似道,他們禍國殃民,敗壞了朝綱法紀,官德為民德之先,才使國家局面不可收拾!”
我說:“我朝固然屢有奸臣權相顛倒是非,但那都是由於君上昏暗不明的緣故使之能夠授其奸計。”
劉存德道:“不然,君上是君上,奸臣是奸臣,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我見文天祥的眼睛在向我一眨一眨的,知道得收斂一下。可是又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劉大人,依你之見呢?”
“國家興亡的根本向來只在人心道德之間!所謂其他事項都是具體,是支離,是表徵。”
人心道德觀?我明白:吆,我碰到理學家的忠實門徒了!
我不屑一顧地聽著他的觀點。
正是南宋理學的猖獗,對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過分附從,篡改了儒學的禮教之原始,愛民之宗旨,西漢董仲舒革命之內法實質,才把全國弄得死氣沉沉,萬馬齊喑,大漢民族的鐵血精神,氣吞萬里如虎的唐朝鼎盛氣象都被一刀閹割,自此萎靡不振,逆來順受,恬然奴化。
“劉大人,你說的人心道德是對內還是對外?”
“當然是對內,是我內部人心不古不固。”
我冷冷一笑——怪不得宋人至今不能振興呢。
劉存德侃侃而談,從鼻子裡很響地出了一口氣,捻著鬍鬚,在大帳裡走來走去:“趙道兄自然是道力高深,對復興我大宋至關重要,但是,道兄久居北方山中,對我大宋真正形勢恐怕有所不察。四十五年前,孟拱孟大人率領一群精兵強將出師北伐,連獲克捷,復得重鎮蔡州城等疆土數百千里,形勢陡然一振,況且金國新滅,蒙古靼子忙於鞏固,並無興兵進犯之意。我大宋國泰民安,兵力雄厚,經濟富足,奈何一賈似道天生惡棍,欺君枉上,十數年的柄政弄得國家一片蕭條,天怒人怨,內外交困,大事不可收拾矣!先是欺詐蒙古和談,待和談成功之日偷襲殺害蒙古使臣及軍兵數十人以邀功,才使蒙古國拼命與我為仇,賈似道嫉妒賢能,欺壓正道,堵塞進諫忠言。當襄樊城苦戰三年之際,他扣住軍報不發,不能增援,使守將呂文煥絕望投降,我大宋金湯之城失去,再無一可堪屏障,又賈賊不備軍事,搗亂訓練,使士卒技藝生疏,戰鬥萎靡,才有十三萬大軍一朝潰於長江丁家洲之恨事!……所以,我大宋之災難實在是奸臣弄權造成,與其他並無要害關係。”
“真的麼?”
入世南宋 十章 北征還是南進?
(起3U點3U中3U文3U網更新時間:2006…1…14 20:41:00 本章字數:5256)
劉存德道:“當然,正是因為賈似道的胡作非為,使勇將呂文煥怨恨失望,才投降了的,呂的舊部極多,遍於江淮,他們隨之望風披靡,使我長江門戶大開,天塹變通途,再者,淮西制置使夏貴,淮東路的將領們,四川水軍劉整,江南都統范文虎,這些將領深負國家厚恩,不思報國,凡一見危機小害便一鬨而散,或迎敵於陣前,或開城於敵後,一些士人背離祖宗,認賊作父,更是禍害千萬,他們有趙復,許衡,劉秉忠,王德之流,玷汙了清流乾坤,所以我說,大宋之危機實在是官德淪喪,居心叵測之過,與我英明皇帝太后並無多少過節!我設想,要是朝廷能早用了文丞相,國家形勢便不是這樣了,現在惶惶不可終日的是誰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