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乾的呢?有了,我何不到礦上走一遭!當下換了夜行衣,越牆而出,徑往礦區而去。
錢思玉在未見戚繼光之前曾去過礦區,知道礦區便在劉家堡正北五里處,也知道礦工多是因倭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外鄉人,還知道由於共同勞作,聚群而息,養成了他們粗獷豪爽的性格,也形成了一支齊心對外的力量,故而鄉礦械鬥,往往吃虧的多是鄉民。
錢思玉路徑熟悉,頃刻便到礦區。他穿過幾排簡陋的茅棚,直往王大刀的往處;遠遠望去,王大刀的茅棚依然點著燈火,而且傳來喧譁之聲。他走近茅棚,透過窗縫,向內觀望,見屋內有五個人在那兒喝酒,箕踞上首的便是王大刀。
只聽王大刀嘆了一口氣,道:“我又何嘗耍與劉凱作對?只是一再忍讓,他卻一味尋隙鬧事。若不帶著大夥兒抵禦,採礦這碗飯我們就吃不成了。唉,我後悔不該說了那句氣話,給劉凱以尋隙械鬥的口實,致使十幾名兄弟傷亡。”
一個年老礦工道:“戚繼光是一個通情達理之人,他答應查訪此事,總不能沒有實據就硬栽王大哥盜了雲山。”
王大刀道:“戚將軍豈止通情達理,而且謙遜謹慎,禮賢下士,聽說他帶兵打仗,也頗有法度,是我平素欽佩敬仰之人。只是一個多月過去了,沒有一點兒訊息,不拿到真正盜賊,鄉礦械鬥就無法平息,是以近日來我一直內心憂鬱,夜不安枕。”
一個矮瘦漢子道:“王大哥不必煩惱,事情總會水落石出的。”接著是一片沉默,五個人只是埋頭喝酒。
忽聽那老礦工道:“上次械鬥,鄭家坪的鄭七爺倒不像劉凱那樣蠻不講理,如若他與劉凱合力圍攻礦區,我們傷亡就更大了。”
王大刀道:“鄭七爺距礦區較遠,中間隔著劉家堡,與我們沒有直接的利害衝突,出人援助劉家堡,那是顧著同鄉的面子,我們就是不差人去勸說,他也不會死力進攻的。我們前去拜望他,曉之以理,致奉敬儀,他樂得借臺階下來。我看他的為人倒不如劉凱俠義豪爽,要是結交朋友,我寧願結交劉凱,也不願結交鄭七爺。”
那矮瘦漢子笑道:“王大哥要是行軍打仗,倒可運籌帷幄,克敵制勝。”
王大刀道:“若能遇到良將,大哥又何嘗不想從軍殺敵呢。”
錢思玉聽了良久,覺得王大刀是一個豪達遠見之士,不愧為數千礦工的頭領,又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