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因為她贏了,在這次無聲的戰役中,也許還要歸功於她丈夫的聰慧;瑪麗安沒有表情,因為她不知這幾天自己的價值在哪裡,她存在於畫中嗎,或隱或現的幸福怎麼去追;尼古拉沒有表情,他企盼了這麼多天的畫會是這樣的嗎,為了它,甚至以自己的愛人做賭注,還好瑪麗安沒有什麼,他就算是輸了一半吧。 恍恍惚惚的桃源3天,就像是世間晃晃悠悠的3年。其間,《不羈的美女》就像一張網,網住了畫家與模特、妻子與朋友,網住了創作欲和情慾,網住了空白或有痕跡的畫布,人偉大,可以決定一幅絕世之畫的歷史和命運;人渺小,無法把握藝術的美和現實的生命……

《不羈的美女》評論(1)

名作不是被動的畫與被畫的結果,而是兩個生命碰撞的結果。 這要讀過那個長達4小時的“導演版”才可以體驗得到。莫名其妙的兩小時版本只剩下所謂情節,筋骨沒有了。套句影片的話說:好作品應該有的“血氣”蕩然無存了。 我同意這樣的觀點:《不羈的美女》的導演雅克·裡維特優雅而不動聲色地展示著藝術和美的殘酷性。以近乎超然的,因而也倍加冷酷的方式默默描述著創造之謎和死亡之謎。 《不羈的美女》在語言上的主要特徵是極度簡潔:色彩、情節、動作、對話乃至節奏的近乎吝嗇的節省;而那種近乎沉默的歌吟基調又在傳達出典型的歐洲式的優雅。顯現出一種智慧和透徹的氣味。 然而,這一切都要讀過那個長達4小時的“導演版”之後才可以體驗得到。兩個小時的版本是一個莫名其妙的版本——只剩下所謂情節,真正的筋骨沒有了,或者套句影片的話說:那種好的作品應該有的“血氣”蕩然無存了。因而也就不存在所謂智慧和透徹的氣味。 這是一部需要觀賞者耐得住性子,用心去體驗的作品。也許會和你的審美期待有一點“落差”,按照常規審美經驗你可能會始終期待著發生一點事情,有一個明晰的結局。然而《不羈的美女》卻自始至終都沒有任何稱得上“事情”的事情發生,也無所謂高潮和結局,就是畫畫、猜疑和沉默。整部影片240分鐘的放映時間就在這沉默中悄悄流失,你卻總會感覺有一種潛流在湧動,感覺雅克·裡維特是在以極端平淡簡約的方式講述一個應該令人驚心動魄的故事。 震撼從一個旅遊者——巴黎來的美女瑪麗安朝拜名畫家之際開始。瑪麗安對古堡的第一感覺是:這兒像教堂…… 一個青春的象徵去一座封閉了時間的古堡,朝拜一個失去記憶的老畫家,這種敘事本身就是一種喻示。 在古堡,老畫家突然注意到光線下的瑪麗安有著特別的神采,彷彿又看到了當年的妻子——那個讓他著迷的模特,自然也喚起了塵封已久的創作激情。“好的作品,應該有一種血氣,有血的作品應該是那個美麗恬靜的女孩……”當畫家的藝術生命與自然生命都遭遇到青春的血氣;當他意識到這一切可能會像已經消逝過的一切那樣消逝時,老畫家決心攬住這一片霞光,重新拿起畫筆,拾起塵封已久的記憶。當然,以一顆過來人的敏感的心他也明知道,無論對他本人還是直接參與者那都將是一次殘酷的心靈熬煎。“好的作品,畫布應該是帶血的。”老畫家說。就如愛倫·坡著名的文學作品——《橢圓形畫像》,那幅讓人在一看之下就驚為真人的少婦畫像,是以畫中人在畫作完成的那一刻的死亡為代價的。當初,姑娘覺得愛人兼畫家要替自己畫像的願望“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隨著繪畫程序,姑娘日漸憔悴,而沉浸在創作中的畫家“竟然沒有覺察他塗抹在畫布上的那些色彩就來自坐在他身邊的妻子臉上”。傑作完成之時,畫家為自己的作品而驚呼:“這就是生命!”他沒有意識到,不僅妻子的血,他自己的血也塗滿了畫布。 畫像吸取了真人的生命,不朽的美攫走了塵世的美。

《不羈的美女》評論(2)

瑪麗安最終參與老畫家的創作表面上看是“共謀”的結果:畫商普魯斯主動提出請瑪麗安為畫家做模特,為了能夠以市價買下一幅可能的世紀絕作;男友尼古拉為了親眼見識一幅傳世名作的誕生……然而,真正的共謀卻是瑪麗安自己。這是一個頗有一點“女權”色彩的女性。當畫家詢問尼古拉:“你是為了畫而生存,你連她都可以犧牲嗎?”瑪麗安對這個弦外之音的回應是:“如果他影響了我的前途,那麼必須離開。”當畫家夫人利斯講述她與丈夫關係時說到自己一事無成“也只能這樣了,我有時會幫他的忙……”瑪麗安則說:“幫忙那種小事我可不做,我不想依賴他生活。”她強烈反對尼古拉和畫家以及畫商的提議:“怎麼會幫了別人,出賣了自己呢?”她清楚地知道:“畫家應該追求真實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