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部分

張澗停頓了片刻,看看是否有人有意見,但此時此刻,人人皆知他是早有準備,十有八九還是和張涵一起準備的,自然沒人再多話了。

韓馥話音剛落,他自己就有點後悔了。初到青州後,他一直是謹小慎微,生怕招惹是非。月前的時候,兒子與張氏的聯姻,已經下了聘,算是板上釘釘,就等著年齡再大兩歲便正式成親。加之田宅賞賜豐厚,公事往來也沒有受到刁難,時間久了,韓馥倒也放下心來。但這事分明是張涵指使,他何苦出這個頭……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加上張澗所言也沒有大錯,眾人都閉口不言。

“第三個問題是兼併。”

張澗皺了皺眉,兼併是個難題。大漢國城市人口眾多,約佔三分之一,這是個很大的數字,許多人在城市生活慣了,未必願意去種地。他們卻一定願意將申領的土地轉手倒賣,以賺取其中的差價。一個願意賣,一個願意買,到時候,再勾結吏員,肯定是要出問題的。而且,互相掩護,查都沒有辦法查。

“資金的問題倒可以解決。由官府為每塊地提供最高限額為一萬錢的貸款。有了這筆錢,足以購買一頭耕牛,及種子和農具什麼的。這筆錢以土地為擔保,每年十分之一的利息,分五年期清償……”

“等等,如果有人不種地,只是騙取貸款怎麼辦?”

沮授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貸款肯定是要預先發放的,到時候,貸款人拿了錢跑了,不去種地,這錢從哪裡收回來。

“就是因為這樣,才要求申請者必須是本地區居民,在申請貸款之前,是需要有人提供擔保的,若是貸款人跑了,擔保人是要負責任的。而土地必須在當年墾種一半以上,並且,在五年之內不得買賣交易……”

張澗說了許多辦法,當然,這些辦法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想要騙貸總會想到辦法。不過,如果一個人連累了親戚朋友,他的名聲也會完蛋,並被通緝。大多數人是不會願意,為了一年的收入而付出這麼大代價。

“至於土地兼併,這就是地方官的問題了……

佃戶拋下佃田,自己去申領土地,這也是個問題。

不過,這兩年來,自改良代田技術推廣以來,奪佃的事情,不時發生……”

使用牲畜和農機具的大規模精耕細作技術,投入是加大了,需要的勞動力卻大為減少。在使用短工的基礎上,一個勞動力可以耕作180~250畝土地,這個勞動力還毋須是成年男子,甚至可以是一壯女。這是對耕作、管理、牲畜和農機具等的要求很高。目前,只有張家的農莊裡能達到這個水平。但普通水平的話,也足以令一個勞力耕種50~100畝土地了。

當然,技術推廣需要時間,很多人至今還是覺得,使用佃戶省心省力。無須管理,也毋須投入,每年坐等著收租即可,收到的租子也少不到哪裡去——區田法的話,單位畝產量是會更高的。奪佃的事終究不多見,主要是少數精明的人,或者商人才會包田地收回,自己僱傭長工去做。這樣的事情,不利於安定,官府是不會支援的。

但是,張澗此時一說,別人也說不出什麼來。佃出去收租和收回地自種,其間的差別,就像流民屯和軍屯一樣,終究是自己種地合算些兒。佃戶的多少,是否勞心勞力經營得好,是拿不到桌面上講的,既然不存在拋荒耕地的情況,事情也就算了。

……

“土地兼併,實是國中大害,肯定是要嚴加懲處的,諸卿都是國之幹臣,還請自重!”

張涵在會議的最後,鄭重提出警告。土地兼併遲早是要清理的,他可不希望牽涉進去的人太多了。

眾人齊躬身,應道:“是!”

聲音是很整齊,個個都表現的莊嚴肅穆,至於效果如何,張涵卻不敢保持樂觀。是否會有人趁機兼併土地,張涵相信,答案是肯定的。然而,他有言在先,若是有人執意不聽,倒黴便是他自己找的了。到時候,也就怪不得張涵了。

正文 第三卷 第三十五章 西望長安

陽春三月草木復甦,道路兩旁的樹木生出了新芽,田野裡也滿是新綠,三三兩兩的農民散在田地間,開始了整地。遠遠的,有煙霧嫋嫋升起,雞犬相聞,一派平和安樂的景象。

“唉……”

政通人和,兵精糧足,這是新朝氣象,劉虞忍不住嘆息起來。

“怎麼?”

“太平景象呀!”

劉虞自不會理會張涵,這話卻是趙岐所言。太僕趙岐對張涵也沒什麼好感,但他總不能眼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