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怨そ車氖忠找�蟾�摺R徊恍⌒模�莧菀拙統闖墒焯��

看過李勝忠的操作,張涵表現的很高興,大力地誇獎了他。

其實,張涵並不太重視這個‘不傳之密’,只是想給李勝忠減輕負擔。他是希望能早日煉出優質鋼材,但他也知道這事是急不來的。即使李勝忠立馬拿出了坩堝,能否用坩堝煉出優質鋼,也還是個未知數。

不過,此事卻提醒了張涵——在平爐鍊鋼實現之前,他完全可以對現有工藝進行改進。

生鐵、鋼和熟鐵的區別在於含碳量。

含碳量在2%以上的,就是生鐵;含碳量在0。1%以下的,就是熟鐵,中間則是鋼。不過,大漢國沒有這概念。而是把含碳量2%以下的,通稱為熟鐵。把其中質量較好,其性剛強者稱為鋼。

知道了這一點,張涵輕而易舉就推斷出:炒鋼過程就是個快速脫碳的過程。原理應該是,攪動鐵液增加了碳與空氣的接觸,從而使碳快速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

明白了原理,張涵立刻發現,把生鐵冷卻成塊,再加熱炒鋼,完全是脫了褲子放屁——費那二遍事。鐵水出來以後,直接炒鋼,不就得了。思考再三,張涵覺得,理應如此,沒有什麼破綻。

新的方法便很快進行了試驗。

當高爐冶鐵完成後,熾熱的鐵水排入一預先造好的塘中。塘底稍微向外傾斜,越往遠處越低。塘兩邊並立兩排人,鐵水流入塘中後,兩排人一起用鐵棒攪動鐵水……

果然不出所料,張涵一舉把生鐵炒成了熟鐵——現代意義的熟鐵(^x^)。

熟鐵質量不錯,張涵順手就著熟鐵滲碳,做了一批銼刀,深受好評。可是,張涵是要炒鋼的。

“行!十七,不簡單,乾的好!”

張廷方卻不在乎張涵這點小失敗,他是真心實意誇獎張涵。這一次,張涵確實讓他刮目相看了。

炒鋼炒成熟鐵,是新手常犯的錯誤,就是炒過頭了。最多把這些人都訓練成老手,也就是了。而冶鐵炒鋼一次完成,等於是一天干了兩天的活,其中節約人力物力可就多了。張廷方簡單算算就知道,冶煉成本至少降低了四分之一。

可是,張涵卻不滿足。只有操作簡便,才方便普及推廣。張涵要求質量,更要求數量。他找人反覆試驗,最終解決了這一問題。辦法很簡單,把鐵棒換成柳木棒,隨著炒鋼脫碳,柳木棒不斷碳化,從中補充碳,如此操作就不慮炒成熟鐵了。

張涵知道鍊鋼中,需要用到石灰。雖然不清楚箇中情形,但不妨礙張涵大膽嘗試。他在炒鋼過程中,增加了少數人,向鐵水撒石灰粉。石灰浮在鐵水上,不易散開,需要攪動的人注意多攪動石灰。

不管怎麼說,張涵終於完善了冶鐵炒鋼一體化過程,成鋼質量遠超同時期任何一家冶煉作坊。

當然,這畢竟是炒鋼,質量遠不能同百鍊鋼相提並論。也就是說,張涵仍然不能量產優質鋼材。

這時候,張涵就想起了著名的灌鋼技術。

採用李氏爐,將焦炭放在下膛,熟鐵鍛成薄片,一層層碼在上膛,而生鐵片放在爐口。生鐵的熔點較低,最先熔化,用鐵鉗夾起生鐵片,把生鐵水均勻的淋在熟鐵片上,其間還要不時翻動熟鐵片,以使生鐵水淋的儘可能均勻,最後即可得到灌鋼。

灌鋼其實是一個去除雜質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得到的鋼材,大部分雜質都被除去,成份已經接近百鍊鋼了。只是,灌鋼成材質量很依賴工匠的手藝,內部成份的分佈不均,效能與百鍊鋼相比,依然還有不小的差距。

以張涵的知識水平,這是最高成就。再想更進一步,就得等李勝忠的坩堝出來了。

灌鋼一出誰與爭風,李勝忠腸子都悔青了。王冠全跑前跑後,在張涵的指點下,迅速改進了鍊鋼技術。既立了功勞,又露了臉,而他還在鼓搗這破坩堝。

若不是張涵重新加強了對坩堝的重視(張涵:胡說!我始終都很重視)。每次前來,都會專門去看他的進展。並一直堅持教李小二——李勝忠之子——識字,李勝忠……也還得在坩堝上下功夫,他已經沒有退路了。

【做人要厚道,看書要砸票】

PS:晚上還有。

第二十七章 李勝忠'下'

好在石墨坩堝的材料就三種,張涵又給他找了個燒陶瓷的好手配合,坩堝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製造出了堅硬能承受高溫煅燒的坩堝。

李勝忠親自動手,試燒了幾次,都獲得了成功,剩下就是提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