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不靠土地生存。那兼併再多的土地又有何用,尤其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民對世家的依附,無形中削弱了世家的力量,再在城鎮中推廣平民教育,讓平民獲得更多讀書機會,再以科舉方式將他們提拔到高位,此漲彼消,百年後世家甚至就從此銷聲匿跡。”
一席話說得張煥連連點頭,世家的淵源可追溯至漢,延綿數百年。其間漢亡、隋亡無處不見世家的身影,雖然從本朝高宗及武則天開始大力削弱世家地力量,但根子卻除不掉,一但條件適合,世家又會捲土重來,而世家的根子是在土地,如果能解決土地兼併問題。那就是挖掉了世家的根。
張煥低頭沉思片刻。又問道:“我還有一個疑問,如果人口大量向城鎮傾斜。那誰來種糧種桑麻,我擔心糧食會出問題。”
李泌對此早胸有成竹,他走到大唐地圖前,拾起木杆指了指長江以南廣大土地道:“糧食的多寡在於種糧人口和畝產兩個因素,如果種糧人口不足,那就可以在畝產上打主意,淮河以北的畝產大多是二三百斤,而且二年三熟,而江淮以南的畝產卻能達到四五百斤,而且是一年兩熟,甚至嶺南地區還能做到一年三熟,這樣算下來只須一半人種地,便可滿足全國的糧食需求,而且南方不僅產糧多,土地兼也不嚴重,朝廷可透過授田的方式將農民向南轉移。”
張煥才思也被李泌的創意所點燃,他接過木杆也指著地圖道:“唐初授田立意是好的,為平民置產,但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