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相當於解除了坎寧安身上的枷鎖。
作為一名自主性極強的海軍將領,在得到了龐德的授權之後,坎寧安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按照薩摩維爾制訂的計劃行動。
這裡面,不得不提到坎寧安與薩摩維爾的個人關係。
在Y艦隊之前,坎寧安是大西洋艦隊的司令官,薩摩維爾是大西洋艦隊的參謀長,也就是他的副手。可以說,如果坎寧安不被調走,薩摩維爾現在都只是大西洋艦隊的參謀長。長期共事,讓坎寧安很清楚薩摩維爾的為人,以及指揮上的特點。即便英國海軍中的大部分軍官都認為薩摩維爾除了脾氣大一點之外,其他方面都比較優秀,可坎寧安卻知道,薩摩維爾是那種擅長打順手仗的將領,而不是善於在逆境中獲勝的將領。
艦隊離開朴茨茅斯之後,坎寧安就沒有與薩摩維爾聯絡。
他知道,薩摩維爾肯定會殺向第41艦隊。按照計劃,在大西洋艦隊對付第41艦隊的時候,機動艦隊必須纏住第43艦隊,然後與大西洋艦隊聯手幹掉第43艦隊,或者迫使第43艦隊返回直布羅陀港。
只是,坎寧安更相信,第41艦隊不會離開戰場。
因此,在到達加的斯灣之前,坎寧安就決定埋伏在大西洋艦隊附近,等待第43艦隊送上門來,而不是主動去尋找第43艦隊。
由此可見,坎寧安確實很瞭解白佑彬,比薩摩維爾理智得多。
第十一卷 戰略轉折 第十四章 … 野心膨脹
作為歐洲最強海軍,世界上唯一在歷史上可以與帝國海軍媲美的英國海軍,數百年來,一直都不缺乏優秀的人才。當年,納爾遜晉升為海軍上校時,年僅二十一歲;在取得其平生最有名的“特拉法爾加海戰”勝利的時候,也僅僅只有四十七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海軍也是名將倍出。
其中,薩摩維爾就是飽受爭議的一個。
很多人認為,薩摩維爾很有才幹,只是長期屈居坎寧安之下,沒有得到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