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2部分

十一點四十八分。“日耳曼”號捱了第一次重創。

穿甲彈落在了煙囪後方的平臺上。在打穿了上層建築的裝甲之後。改變了前進方向。幾乎以垂直角度連續穿透了三層甲板。然後擊穿了三號輪艙上方的水平裝甲與強化裝甲。最終在輪機艙內部發生爆炸。

僅僅一分鐘之後。“日耳曼”號再次中彈。

穿甲彈直接落在了艦體右側距離艦首一半的位置處。並且毫不費力的打穿了露天裝甲與水平裝甲。在司令艦橋右側的水線以下部位發生爆炸。最終不但在戰艦右側開出了一個巨大的裂口。導致相鄰十多個艙室進水(缺乏裝甲甲板與裝甲隔板的直接後果)。還炸斷了通往通訊中心的電線。以及連線著附近幾臺抽水機的電纜線。

可以說。打到這個時候。美軍艦隊的命中率已經提高了不止二倍。

畢竟。在一萬五千米都不到的距離上。如果命中率仍然達不到百分之一。那美軍的素質也差的太離譜了。

到十一點五十五分的時候。“日耳曼”號又捱了五枚穿甲彈。其中四枚落在了艦體上。且都擊穿了裝甲。在艦體水線以下部位爆炸。最要命的是。爆炸點集中在了戰艦的右舷上。且沒有出現反覆命中的情況。

此時。“德意志”級戰列艦的設計缺陷暴露了出來。

因為加強煙囪防護。增加了幾百噸的重量。工程師不的不從其他方面減少重量。這其中就包括削減露天裝甲的厚度。以及降低甲板與隔板的厚度。削減甲板與隔板厚度的直接結果是。無法擋住穿甲彈爆炸產生的彈片。從而使戰艦的水密設計形同虛設。實戰中。如果艦體中彈。彈片足以打穿甲板與隔板。導致相鄰艙室全部進水。從而使戰艦在遭到重創後嚴重進水。

毫無疑問。這將極大的降低戰艦的綜合生存能力。

僅僅捱了不到十枚穿甲彈。“日耳曼”號的右傾角度就超過了十二度。而且因為近四分之三的右側艙室進水。導致戰艦喪失了扶正的能力。或者說。即便向左側艙室注水。只能勉強使戰艦恢復平衡。卻無法阻止戰艦下沉。因為其進水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儲備浮力。

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援助。“日耳曼”號必沉無疑。

也就在這個時候。以“俾斯麥”號為首的六艘戰列艦在距離美軍戰列線大概一萬一千米處完成了編隊轉向。

第十四卷 雙管齊下 第四十二章 … 小國大志

見到“日耳曼”號喪失了戰鬥力之後。米切爾及時的下達了轉向命令。

可以說。眼看著六艘戰列艦逼近。不斷有炮彈落在主力編隊四周。米切爾也是心急如焚。他甚至在十一五十分的時候聯絡了一直在主力編隊右後方活動的驅逐艦編隊。準備讓驅逐艦提前登場。阻止敵艦繼續靠近。

最終。運氣幫了米切爾的大忙。

在“德意志”號戰列艦爆炸起火的時候。德意艦隊已經啟用了備用指揮體系。接替斯佩的是義大利艦隊司令官佩皮諾中將。而佩皮諾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繼續逼近美軍主力編隊。力爭在一萬米左右的距離上與美軍決戰。

這是個很不容易的決定。或者說是沒有其他選擇的決定。

與義大利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一樣。佩皮諾一直反對出兵北大西洋。認為義大利海軍的首要任務就是看管好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而不是為其他國家出頭。

從客觀的角度講。佩皮諾的主張是很理智的。

首先。義大利並不是真正的強國。其工業實力在歐洲的區只算的上是第五位。遠不如德英俄法。僅比西班牙稍微好一點。

其軍事實力更是遠不如幾個歐洲強國。在戰爭爆發前。義大利的陸軍在歐洲的區只排名第四。而其海軍也最多排名第三。連法國海軍都不如。僅勉強比德國海軍強大一點。

顯然。這樣的國家實力讓只能讓義大利成為戰爭中的配角。

不過。比起德國。義大利更加明智。或者說更加善於利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

在上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是協約國集團成員國。而且在地中海戰場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在“羅基海戰”之後。義大利海軍傾巢而出。與法國海軍一起挑戰剛剛遭受重創的帝國海軍遠征艦隊。結果在“休達海戰”中被帝國海軍狠狠教訓了一頓。隨後。義大利海軍再無太大的作為。即便在組建協約國聯合艦隊的時候。義大利海軍也僅僅派出了二艘主力艦。

戰後。義大利是第一個與帝國改善關係的前協約國集團成員國。

後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