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3部分

近美軍主力編隊。

此時。楊定方調動的驅逐艦與巡洋艦編隊已經殺了出來,並且正在朝美軍主力編隊前後包抄。為了避免過早遭到對手驅逐艦的攻擊,美軍主力編隊沒有敢於轉向規避第四艦隊的主力編隊。只能繼續保持在原來的航向上。

隨著距離拉近炮戰打的更激烈了。

到三點十五分的時候。“安徽”號與“蒙大拿”號的交戰距離已經縮短到了二萬米之內。

也就在這個時候。“安徽”號上的炮手採用了一種並不常見的戰術。即繼續增大主炮的仰角。採用減裝藥的方式縮短炮彈的射程。

這一戰術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在海戰中。戰艦很少採用減裝藥的方式來發射穿甲彈。

減少發射藥。也就降低了炮彈初速。從而降低了炮彈的穿甲能力。另外一個結果是。在提高仰角的時候。炮彈的射程將降低很多。從而可以用來打擊相對較近的目標。而不是用來打擊遠處的目標。

當時。“安徽”號上的十二門主炮的仰角都達到了五十五度左右!

此情況下。如果使用三分之二裝藥。複合穿甲彈的射程僅有二十公里左右!

而這一戰術的直接好處是:在使用複合穿甲彈的時候。仍然能夠轟擊敵艦的水平裝甲。而不是打擊敵艦的主裝甲。

如果選擇低仰角。全裝藥的發射方式。複合穿甲彈的彈道將非常低。從而直接轟擊敵艦的主裝甲。相對而言。主裝甲厚度遠在水平裝甲之上。不但難以打穿。其後面還有裝甲隔艙。也就難以對戰艦的關鍵部位構成致命打擊。而在水平裝甲下。一般只有一到三層普通的甲板。並沒有隔艙的保護。也就更容易打中敵艦的關鍵部位。

換句話說。二十公里的距離。對“安徽”號來說。不算遠。也不算近。

此時。複合穿甲彈的特點表現了出來。

採用大仰角發射情況下。複合穿甲彈擊中敵艦的時候。入射角非常陡。幾乎接近了垂直狀態。而在此情況下。即便“大拿”級的水平裝甲厚度在三百毫米以上。且複合穿甲彈在減裝藥發射的情況下。速度降低了很多。仍然能夠打穿“蒙大拿”級戰列艦的水平裝甲!

相反。如果採用常規戰術。要想擊穿“蒙大拿”級戰列艦上厚達十六英寸的主裝甲。即便用複合穿甲彈。也不見的能夠辦到。

三點十八分。“安徽”號取的了第七個戰果。

炮彈準確的落在了“蒙大拿”號二根菸囪之間的水平甲板上。由此可以斷定。這枚穿甲彈很有可能是從“安徽”號的乙炮塔。或者丙炮塔內的主炮打出來的。穿甲彈在砸穿了露天甲板之後。穿透了二層普通甲板。然後打穿了水平裝甲。最終在擊穿了一號輪機艙上方的強化裝甲之後發生爆炸。

雖然“蒙大拿”號上的動力艙嚴格的按照分艙隔離的方式進行佈置。從而確保了每一個動力艙的安全。但是這一枚穿甲彈也足以報銷掉其四分之一的動力裝置。並且導致其最大航速由三十節降低到二十四節了。

而此時。交戰雙方速度已經降低到了二十四節以下。

也就是說。除非美軍主力編隊加速。不然“蒙大拿”號受到的損傷不會對其作戰行動造成太大的影響。

據“蒙大拿”號上倖存的美軍軍〃回憶。當時艦長要求米切爾轉移到其他戰艦上去。可是米切爾卻以戰鬥正在進行。旗艦還沒有完全喪失作戰能力為由。沒有采納艦長的建議。甚至沒有離開司令艦橋。

結果。米切爾永遠失了離開“蒙大拿”號司令艦橋的機會。

三點二十一分。“安徽”號收穫了意義最為重大的戰果。

一枚穿甲彈直接砸了“蒙大拿”高大的塔式主桅的右前方。隨後改變方向。落在了前下方司令艦橋的頂部。並且砸穿了厚度達到了二百三十二毫米的裝甲。最終在司令艦橋內部發生爆炸。

等到損管人員與醫人員趕到的時候。包括米切爾在內的二十多名軍官都已陣亡。

當時。損管人員只打到了一面中間肩章。證明米切爾確實在司令艦橋內。且在爆炸中被炸的粉身碎骨。

到此。美軍艦隊的指揮中樞被徹底摧毀。

接下來的戰鬥。幾沒有任何懸念。

交戰距離從二萬米縮短到了一萬七千五百米。“安徽”號才主動調整了航向。沒有繼續接近美軍主力編隊。同時“安徽”號上的十二門主炮也壓低了炮口。開始轟擊“蒙大拿”號的艦體。連副炮也相繼投入了戰鬥。

打到三點五十分的時候。“蒙大拿”號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