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失去逃跑地所有機會。
對白佑彬來說,等待半個小時根本不算什麼大問題。即便等下讓鄭恩博搶了頭功,對他也沒有多大的影響,因為他是這次作戰行動的聯合指揮官,不管是第11艦隊,還是第31艦隊立下頭功,他都是最大地功臣。
顯然,此時斯普魯恩斯就沒有白佑彬這麼“自在”了。
“馬里蘭”號發生爆炸的時候,斯普魯恩斯立即就給威利斯·李發去了詢問電報,可是卻沒有收到任何訊息。
也就是說,當時斯普魯恩斯連誰被擊中都不知道,更不清楚美英艦隊裡的情況。
要怪,這也只能怪美軍的指揮體系。
第51艦隊隸屬於第五艦隊,採用的是第五艦隊的通訊電碼。美英艦隊則隸屬於第三艦隊,採用的是第三艦隊地電碼。雖然美軍名義上成立了太平洋艦隊,第三艦隊與第五艦隊都是太平洋艦隊下面地戰區艦隊,但是卻沒有采用統一的調配與管理手段,第三艦隊與第五艦隊基本上是獨立作戰。
這與帝國海軍此時地指揮體系是完全不一樣的。
其直接後果就是,第51艦隊只能與美軍第31艦隊,或者英國太平洋艦隊地旗艦聯絡,而無法與其他的戰艦聯絡。
“馬里蘭”號已經遭到重創,蒂裡特也在零點十五分地時候離開了“復仇”號。
結果,在第51艦隊到達戰場之前,斯普魯恩斯沒有從美英艦隊那裡獲得任何與戰場情況有關的訊息。
也正是如此,斯普魯恩斯才沒有貿然與第11艦隊縮短交戰距離。
雖然他在此時已經預料到美英艦隊遭到了重創,很有可能二艘旗艦都以戰毀,不然威利斯與蒂裡特肯定應該與他聯絡。但是在情況無法得到證實之前,斯普魯恩斯還不敢肯定他地猜測,也就不敢貿然撤離。
只有保持現狀,等到搞清楚了美英艦隊的狀況之後,再做出決定。
當然,不管是白佑彬,還是斯普魯恩斯,在放棄了縮短交戰距離之後,都想到了提高命中率的另外二個辦法,一是減速,二是集中炮擊對方的某一艘戰列艦。
零點二十分,就在“馬里蘭”號戰沉之前,四艘“省”級戰列艦首先將炮口全都轉向了第51艦隊裡的一號主力艦。晚了不到一分鐘,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也將炮口全都轉向了“遼省”號。
顯然。白佑彬與斯普魯恩斯都認為對方的一號主力艦就是旗艦。
集中炮火之後,遭到炮擊地那艘戰列艦的中彈機率立即就提高了三倍。
五分鐘後,第51艦隊的一號主力艦首先中彈,緊接著,“遼省”號也捱了第一枚穿甲彈。
此時,白佑彬與斯普魯恩斯都賦予了領艦艦長全部戰術決策權。
也就是說,艦長可以自行決定戰術規避範圍,航速與航向,不用顧慮佇列的整齊性。
按照正統戰術,在這種交戰模式下。艦隊指揮官應該立即派出驅逐艦向敵艦隊發動魚雷攻擊,以打亂其編隊,同時降低敵主力艦的炮擊命中率。
零點半。美軍的驅逐艦就從其主力編隊的後方殺了出來。
問題是,此時白佑彬手裡沒有驅逐艦可用!
為了搜尋第51艦隊,白佑彬派出了艦隊裡的所有輔助戰艦。雖然負責偵察工作的張海波中校已經在十一點頒佈的時候,也就是與英國太平洋艦隊遭遇之後,向所有外出執行偵察任務地輔助戰艦發去了命令,讓它們立即返回艦隊。可是,這些戰艦最快的也要在凌晨一點左右才趕得回來。
面對來勢洶洶的美軍驅逐艦。四艘戰列艦右側地副炮與速射炮立即動員了起來。
值得慶幸的是。四艘“省”級戰列艦上的副炮與速射炮都完好無損。另外,“省”級是帝國海軍中第一種裝備了七十二年型一百五十毫米艦炮,與七十一年型一百三十毫米艦炮的戰列艦。
這二種艦炮的威力都要比“皇帝”級乙型戰列艦上配備的副炮與速射炮優秀。
其中一百五十毫米艦炮與“功臣”級輕巡洋艦的主炮完全一樣,其射速是以往同口徑艦炮地一點五倍。火力密度幾乎達到了速射炮地水準。而一百三十毫米艦炮與“花”級驅逐艦的主炮完全一樣,不但其口徑比以往戰列艦上地速射炮提高了很多。而且射速更快,火力密度更大。
“省”級戰列艦任何一側的副炮與速射炮數量都接近了一艘輕巡洋艦地火炮總數。其火力強度甚至超過了“功臣”級以前的任何一種輕巡洋艦。
當然,僅僅依靠戰列艦上地副炮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