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各種嘗試,找到最適合自己做的工作,然後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做下去。”
他把勤奮工作看成是一個人擁有真正生活的保護神。在他去世前幾年,當被問及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生活的準則時,他說:“這條準則可以用一個詞表達:工作。工作是生活的第一要義;不工作,生命就會變得空虛,就會變得毫無意義,也不會有樂趣。沒有人遊手好閒卻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對於剛剛跨入社會門檻的年輕人來說,我的建議只是三個詞:工作,工作,工作!”
當一個人喜愛他的工作時,你可以一眼看出來。他非常投入,其表現出來的自發性、創造性、專注和謹慎,十分明顯。而這在那些視工作為應付差事、乏味無聊的人那裡,是根本看不見的。
這樣的情形在辦公室、商店、工廠裡也經常見到。一些職員拖拖沓沓似乎連走路都費很大的勁,讓人覺得,生活彷彿是個沉重負擔。他們討厭自己的工作,希望一切都快些結束,他們根本就不明白,為什麼別人能充滿熱情,幹勁十足,自己卻總是覺得什麼都單調乏味。看著這樣的職員做事,簡直就是受罪。
而那些充滿樂觀精神、積極向上的人,總有一股使不完的勁,神情專注,心情愉快,並且主動找事做,期望事業越做越大。
作為企業家,愛迪生是實幹型的。23歲時他辦工廠,招募了一批工程師、工匠,層出不窮地推出各種電氣發明,這些人都熱愛自己的工作、迷戀自己充滿創造力的頭腦和雙手,都是工作狂,而愛迪生是“總工作狂”。他每天的睡眠時間不到四個小時。他的辦公桌就在車間一角,每當完成一項發明,他就站起來,跳起非洲大陸的原始舞,嘴裡還念念叨叨:“這麼簡單的解決辦法,怎麼原來沒想到。”這已經成了一種標誌、一種訊號,工人們一看到老闆跳舞,就圍過來,他們知道又有新鮮事可做了。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在不斷增加人手的情況下還要日夜開工。工人們沒有抱怨,共同的興趣在他們和愛迪生之間建立了友誼,何況這個不吝惜金錢的老闆經常用金錢獎勵他們。
當伊雷內把開火藥廠的想法告訴父親皮埃爾時,皮埃爾以為他在異想天開,在大家印象中,這孩子從小就是個沉默寡言的書呆子。皮埃爾對伊雷爾的計劃不感興趣,讓他自己解決資金、廠址和其他問題,一切由他自己張羅。隨後,伊雷爾以出色的實幹精神證明自己不是個空想家。他幹得井井有條。他被生產世界上最棒的火藥的狂想鼓舞著,一心撲在上面,東跑西顛。
他手頭的錢不夠,一流的裝置都在法國,廠址不知道安在哪兒合適,一切都沒有著落,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像小時候那樣用試管和藥匙把火藥生產出來。但他一件事一件事地落實。首先選廠址,為了爭取政府的訂貨,他想在華盛頓附近找地方。但是,經過一番實地考察後,他發現這裡沒有火藥廠需要的激流、森林和花崗岩。在美國轉了一大圈,他終於看中了特拉華州的白蘭地河畔,這裡水流湍急,蘊含著動力,河邊的大片森林是未來的燃料,山上的花崗岩可用於提煉硝石。伊雷內站在白蘭地河邊,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喊道:“我找到了!找到了!”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時那樣叫喊。
這裡還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無數的法國難民聚居在這裡,要求的報酬比美國人低得多。他還認識了剛剛被法國政府驅逐出境的富翁彼德?波提,並說服此人入股。就連法國政府也得知了伊雷爾的活動,為了增加火藥來源以便與英國開戰,法國政府火藥局向伊雷爾提供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裝置,還督促銀行家投資……總之,堅持不懈的努力漸漸把各個環節的設想變成了明朗的現實。1802年4月,生產火藥的杜邦公司成立了。
這只是個開頭。生產和經營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伊雷內親自設計廠房的結構,讓它最大限度地減輕爆炸的可能性;他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地指揮基建和裝置安裝。經過一年緊張的準備工作,火藥廠開工了。由於動力不足,試生產失敗了。當伊雷爾打算在白蘭地河上游修建水壩時,有人正搶著幹這件事,這些人想控制火藥廠的動力源,伊雷爾透過法律手段驅逐了他們。又過了一年,火藥才成功地生產出來,它們的質量是上乘的,但它們沒有名氣,被經銷商退了回來。伊雷內在《華爾街日報》上向整個美國宣傳:特拉華州是個打獵的好地方,這裡還有杜邦公司的狩獵俱樂部,來這兒打獵的人,都會得到免費的火藥。在一陣喧囂之後,訂單像雪片般飛來了。1805年,美國政府將杜邦公司定為軍方火藥的定點生產企業。伊雷爾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