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的積累十分深厚,短時間內沒有釀成惡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越來越不妙:顧客開始流失,信譽逐漸下降,而投資者也漸漸失去了興趣。

幾年之後,斯圖爾特的商店落到約翰?沃納梅克的手中才東山再起。沃納梅克也是一個白手起家的能人。剛出道的時候,他每天步行四英里到費城,到一家書店打工,每週掙1。25美元,但他一心想賺大錢,比老闆還多賺十倍,這激發了他幹事業的雄心壯志。

普通人只有透過不懈的努力才能像斯圖爾特和沃納梅克那樣積累起驚人的財富,只有像他們那樣持之以恆,才會取得巨大的成功,即使已經頗有成就時他們也從不會滿足,不會因此裹足不前。

兢兢業業地工作,你會擁有輝煌而充實的幸福生活。

勤奮高於天賦

人們有一種錯誤的觀點,以為天才不需要勤奮與苦幹,這種思想斷送了不少人的大好前途。有些年輕人以為,天才能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於是,只要自己也是天才的話,不費吹灰之力就會成為偉人。他們認為,天才不需要刻苦學習,在不經意中,就能取得巨大成績;或者為生活所迫,才偶爾拿起筆來揮舞一番,只要生活境況稍一改善,就重新貪圖享樂起來;或者作息毫無規律,要麼到處遊蕩,要麼在火爐邊胡思亂想。他們甚至認為,天才生來就對規則和體制深惡痛絕,反對束縛,要求“瀟灑自如”,對糾纏細節、辛勤勞動不屑一顧。只要輕鬆一躍,成功就唾手可得。

這真是些幼稚的看法,

根據英國畫家雷諾茲的理解:“天才除了全身心地專注於自己的目標,進行忘我的工作以外,與常人無異。”

一位法國作家寫道:“我見過米開朗基羅,他六十歲的時候身體已不是那麼強壯了,但他仍然在大理石上飛快地揮舞刻刀,弄得石頭的碎屑四處飛濺,他一刻鐘乾的活比三個棒小夥一小時乾的都多。沒有親眼見過的人簡直難以置信,他工作起來真是精力充沛、生龍活虎,讓人擔心他會把石頭劈碎,他的每一刀都會劈下三四指厚的碎片。”很多人知道,做雕刻工作就怕分寸把握不好,有時多削一根頭髮的厚度都不行,在一般人眼裡,米開朗基羅的做法可真夠懸的,他手裡是一塊石頭,又不是可以修修補補的泥巴或石膏。

而米開朗基羅這樣評價同時代的天才拉斐爾:“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的成就更多得益於他的勤奮而不是他的天才。”當有人問拉斐爾怎麼能創造出這麼多奇蹟般的作品時,拉斐爾回答說:“我很小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從不忽視任何事情。”這位藝術家去世的時候,整個羅馬都為之悲痛,羅馬教皇利奧十世痛哭流涕。拉斐爾終年38歲,留下287幅繪畫作品、500多張素描,每一幅都價值連城。對那些懶惰散漫、遊手好閒的年輕人來說,這是個多好的榜樣啊!

達?芬奇是個樂觀開朗、幹勁十足又熱情洋溢的人。每天天剛破曉他就開始工作,直到工作室伸手不見五指,他才離開畫布去吃飯休息。

魯本斯成為著名畫家,變得富有之後,一位自稱掌握著不為人知的秘訣的煉丹師勸他一起搞鍊金術,魯本斯回答說:“你晚了二十年,其實我早就發現了這個秘密。”他指著自己的畫布和畫筆說:“我碰過的任何東西都會變成金子。”

英國畫家密萊斯,作畫時專心致志,似乎置身於世界之外。“我實際上比任何一位在田野裡耕耘的農夫都更苦更累,”他說,“我對所有年輕人的忠告是:‘去工作吧!’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但是人人都能工作。不工作的人,即使是天賦極高、絕頂聰明,也沒什麼出息。我從來不建議別人去做一名藝術家。如果一個孩子具有成為真正藝術家的天賦,即使沒人引路,他也一定會成為藝術家的。很多人把孩子帶來,問我是否應該把孩子培養成畫家。我總是回答:‘當然不。’但是不管這個孩子長大後想幹什麼,他都必須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從小到大,他要做許多瑣碎的工作,不管多麼乏味,我們都要耐心對待。”

《聖經》的譯者、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的座右銘是:“每天都要完成一些工作。”似乎特納也很認同這一座右銘。

特納經常引用老師對他的勸告,他的老師約舒亞?雷諾德常說:“那些想要超過別人的人,每時每刻都必須努力,下管願意不願意。他們會發現自己沒有娛樂,只有艱苦的工作。”確實是艱苦的工作,但是對特納而言,這是他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寫出一篇表現出很高構思技巧的文章,畫了一幅一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