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他不僅細心地揣摩學習,而且像普通工人一樣幹活、拿工資。

在伊斯提亞鑄鐵廠,他用一個月的時間來學習冶煉金屬,最後一天他鑄造了十八普特的鐵,把自己的名字鑄在上面。那些陪同他出訪的俄國貴族子弟,連想都沒想過做這樣的苦工,最後也不得不跟著他背煤塊、拉風箱。他問工頭穆勒,普通鐵匠鑄一普特鐵可以得到多少報酬。“3個戈比。”穆勒回答說。但是工頭付給彼得大帝18個金幣。“你的金幣自己留著吧,”彼得說,“我並沒有比普通工人做更多的事,你給別人多少,就給我多少吧!我想買一雙鞋,我的鞋實在不能穿了。”實際上他的鞋已經補過一次了,現在又滿是破洞。他對新鞋很滿意,說:“這是我用自己的汗水換來的。”

彼得大帝鑄造的一根鐵棒現在還展示在穆勒的伊斯提亞鑄鐵廠,上面有他的名字。還有一根儲存在匹茲堡的國家珍奇博物館,作為對親自參加工作的這位偉大國王的紀念。每個俄國人都懂得了這樣的道理:國家要永久地繁榮,無論是農民還是沙皇,都要像彼得大帝那樣辛勤工作。

很多傳統說法中包含了永恆的智慧。從早到晚,不管陰天還是晴天,也不管是不是受到牙疼、頭疼或心臟病的困擾——每天都必須到達指定的地方,開始工作。而只有在堅持工作8到10個小時後,休息才顯得格外甜美愜意。上午9點,孩子們必須上課,精力一點也不能分散;無論在哪裡,賬本上的數字必須精確無誤;無論在哪個倉庫,貨物的數量必須和清單上一致;無論何時,對孩子、顧客和鄰居的態度必須和藹可親。簡而言之,無論做什麼事情,我們都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承受單調乏味、日復一日的工作,從而培養起種種優秀的品質——專心致志、毫不拖沓、精益求精、堅定不移、隱忍執著等等,正是這些品質奠定了一個人成功的基礎。

《青年導讀》裡講了希拉斯?菲爾德的故事,他是著名企業家和大西洋電纜建設工程的發起人。16歲那年,他離開斯托克布里奇的家到紐約去尋找發財致富的機會。離開家門時,父親給了他8美元,這是全家人省吃儉用好不容易節省下來的。到達紐約之後,他去了哥哥大衛?菲爾德的家裡,後來他哥哥成了紐約法律界的要人。住在哥哥家的時候,西拉斯?菲爾德很不快樂,從他臉上就能看出來,這引起了一位客人馬克?霍普金斯的注意。霍普金斯對他說:“如果一個孩子在外面老是想家的話,我什麼也不會給他。”

後來,西拉斯到斯圖爾特的商店工作,那是當時紐約最好的乾貨店。第一年,他在那裡跑腿,年薪50美元,必須在早晨6點到7點之間上班。成為店員後,他要從早上8點幹到晚上關門。

“我總是很注意,”菲爾德先生在自傳裡寫道,“在顧客到達之前一定要趕到店裡,在顧客離開之前決不能提前下班。我的想法就是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最好的推銷員。我儘量從各個部門學習一切有價值的東西,我深深地懂得:將來的一切都取決於我今天的努力。”

他經常去商業圖書館泡一個晚上,他還參加了每週六晚上舉辦的一個辯論團體。

店主斯圖爾特的規定是很嚴格的。其中一條要求店員在早晨上班時、吃完午餐和晚餐時都要簽到。如果上班遲到、午餐超過一小時或晚餐超過四十五分鐘,都要罰款。菲爾德在考勤上做得無可挑剔,對店裡的工作也兢兢業業,他很快就得到了店主的信任。這樣的店員,自然很快就得到了提升。

斯圖爾特自己當年也是這樣,長大後他一心一意經營自己的生意,從早到晚操勞。他的制度全面而完善,使得一個大規模的組織看上去彷彿在自動運轉。即使這樣,店主人仍然非常注意細微之處,直到他去世之前,他還一直在考慮怎麼才能進一步改進各部門的工作、提高組織的運轉效率。

但是,讓我們看看他的繼承人是怎麼接他的班的。按理說他們可以借鑑斯圖爾特的經驗,還有一大筆遺產作資本,他們的條件比斯圖爾特本人創業時好得多。但是,這幫繼承人把企業管理得一塌糊塗。當年,斯圖爾特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店裡,閒暇時才偶爾想到外面的企業,而他的繼承人恰好相反。在生意興隆時,斯圖爾特沒有忽視一些基本原則——比如應該時時刻刻關注商店的經營狀況、對所有的客戶一視同仁、留意每種商品的進貨價格和銷售情況等等,但他的繼承人被財富和地位衝昏了頭腦,忽略了那些原則,他們甚至用勢力眼來對待不同的顧客。結果可想而知,生意越來越清淡,老顧客們紛紛表示不滿。這種不理想的經營狀況持續了好幾年,由於資本和信譽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