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使團和輿論界對中國立場有進一步的理解,周恩來才決定單方面行動。

新德里的新聞記者向來以敢於藐視權威和大人物,以尖銳的詰問和發難使別人難圓其說而引為自豪。如今,居然碰上一個敢在獅子嘴上捋唇毛的。

晚7時一到,總統府圓柱廳裡已是人頭攢動、空無一席了。記者們靜候周恩來登場。

經受過風浪和戰火考驗的周恩來閱歷驚人的豐富,他似乎已經預見到招待會上可能出現的尷尬場面,為了取得先聲奪人的效果,平息一下有些記者有目的的憤怒火氣。人一到齊,工作人員便開始散發早列印好的周恩來的宣告,上面扼要簡潔地闡述了中國的立場:邊界從未劃定,問題透過友好協商解決。在談判未達成協議之前,雙方應維持邊界現狀,不應片面行動,更不允許使用武力來改變這種狀況。最後,周恩來將雙方的共同點或接近點規納為六條,一併印在顯赫的位置上。

晚7時20分,周恩來、陳毅帶領隨行人員走近圓柱廳的邊門。韋爾娜突然閃了出來,惶急地說:“總理先生,有幫人準備不顧外交禮儀向您發難,您可要小心啊!”

周恩來微微點頭,從容不迫他說:“謝謝您,韋爾娜小姐。”說完繼續前行。

韋爾娜又迅疾地搶到前邊,語音悽顫地說:“周,這不是招待會,是射擊場,您是唯一的靶於,上千只槍口都瞄準了你,你不能進去。”

周恩來嚴肅了,輕輕撫了撫韋爾娜瘦削的肩膀。“放心吧,新德里的子彈打不倒我。”

韋爾娜沒有危言聳聽。的確,印度新聞托拉斯的一夥人,預先搶佔了有利位置,準備在周恩來一走進大廳時,就狂呼口號,給他一個下馬威。可惜得是,他們的注意力被手中的周恩來的宣告吸引住了。以至周恩來跨進大廳,踏著紅地毯,緩緩走上靠前排居中的講臺時,才有一個尖細的聲音喊:“中國佬,滾出去!”但這陣小小的騷動還沒等掀起大浪,就被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淹沒了。

周恩來用睿亮的雙目掃視了一下會場,然後開始了45分鐘的講演,他的語音沉穩,略帶沙啞,卻極富魅力。臺下的記者在筆記本上“唰唰”地記錄著。周恩來再次重申了中國的立場。

最後情真意切他說:“中國、印度,都有著5000千年的古老文明,印度的聖河佛殿、經典頌文,曾經給中華民族的成長注入過豐厚的營養。中國的四大發明,特別是造紙術和火藥,也為印度的經濟、文化的繁榮做過貢獻。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和平相處,休養生息,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印之間從未發生過真正的戰爭。我希望,我們這一代人,即使遇到再大的問題,也應坐下來,透過協商、談判解決。切不可對上辜負了列祖列宗的遺德,對下貽害後世子孫。”……

周恩來的演講剛一結束,圓柱廳裡便爆起掌聲的大潮,韋爾娜拍著巴掌,興奮地站了起來。數百名記者受到感染,也紛紛離座站起來。

在新德里召開記者招待會,是一種令人畏懼的煎熬。印度內政部長夏斯特里在一次招待會上曾被質問得面紅耳赤,當場出醜。財政部長德賽竟在招待會中途被噓下講臺。

這一點各國的領導人和政治家都有耳聞。但是,令人無可爭辯的是,自從周恩來跨進這座圓柱廳的第一步起,他就控制了整個會場,那些準備發難、炮轟的記者們,居然隨著周恩來的一舉手、一投足,語音的抑揚起伏,老老實實地聆聽了45分鐘,這確實令人不可思議。

周恩來端起茶杯,側身呷了一口茶。他從不正對聽眾喝水,事無鉅細,都處處體現出對他人的尊重,這就是周恩來的魅力之所在。

周恩來轉回身,清了清喉嚨,說:“有位朋友告訴我,在座的有不少是戰神鳩摩羅的子孫,準備好了炮彈轟擊我。我覺得,心裡有火、有氣,就應該發出來,我願意承受。

因為,我是你們的朋友。“

這一下,會場居然沉靜下來,出奇的靜。終於,有一個留大鬍子的人站起來說:“我是印度新聞托拉斯的記者,請問周恩來先生,中印邊界的領土劃分已經是十分明確的了,難道還有什麼必要再進行談判,再重新劃分嗎?”

周恩來耐心地回答:“如果你對中印邊界的百年曆史多做些研究,並且能真誠地傾聽一下中國政府的呼聲,我想,你是不會提出這種問題的。”

這位印度人剛坐下,身旁一位歐洲人站了起來:“我是英國路透社記者詹姆斯,總理先生口口聲聲要靠談判來解決問題,請問,原本屬於別人的東西,你認為有什麼資格和必要去討論這東西的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