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就這樣打響了。
戰船上的我軍指戰員沉著應戰,除了迅速組織對空火力還擊外,還對被打爛炸穿的戰船及時在行進間進行了搶修。
“空戰”結束後,當天下半夜,敵海軍又趕來湊熱鬧。第一梯隊的指揮員們見狀,當即命令在編隊兩側護航的我火力船隊。迅速展開戰鬥隊形,儘量從不同方位接近敵艦,利用其火力死角,來它個“海上拼刺刀”。這招果然頗見成效,前來偷襲攔截渡海兵團的敵艦,在捱了一頓“士炮艇”的機槍、手榴彈之後,只有灰溜溜地在遠處亂放一通炮彈壯膽……
第一梯隊中的40軍護航火力船隊的指揮船,航行中因發動機發生故障而脫離了編隊,在黑夜中單船飄流,直到天亮時,才觀察到1艘敵海軍大型軍艦追蹤而來。為了避免與敵正面交火,他們用蓬布將火炮遮蓋起來,大多數戰士下艙隱蔽,以堆滿“貨物”的民用運輸船的面目來迷惑敵人。
經過偽裝的戰船主動向敵艦迎了過去,使敵艦放鬆了警惕。當我戰船貼近敵艦右側時,指揮員黃宇一聲令下,炮手們頓時掀掉篷布向其猛烈開炮,一時間30多發炮彈雨點般落到敵艦要害部位,使之起火冒咽,掉頭急逃。
“土炮艇”大顯神威,居然無意間打跑了國民黨海軍第3艦隊的旗艦——“太康”
號,並使艦上的敵第3艦隊司令王恩華在激戰中身受重傷,不冶身亡。
“木船打軍艦”的奇蹟,一時在我軍傳為佳話。該船戰後被4O軍授子“戰鬥英雄船”
稱號。
一路血戰,一夜拼殺,渡海作戰兵團終於接近了瓊島。
在搶灘登陸作戰中,我軍廣大指戰員冒著敵人的炮火,在淺灘中便紛紛下水泅渡,迅速形成了攻擊波。
在瓊崖縱隊和先遣偷渡部隊的策應下,兵團第一梯隊於4月17日早上6時,全部踏上預定登陸的地域。
第一梯隊上島後,各部隊按戰役預定方案向守島敵軍防禦體系的縱深擴大戰果。40軍登陸部隊在擊潰了敵64軍131師2個團的阻擊後,又攻克了敵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