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攀上兩丈多高的懸崖峭壁,一路猛打猛衝,掩護後續部隊直向敵縱深防禦體系穿插。當敵人的碉堡群的密集火力封鎖部隊通道時,這個排的迫擊炮手朱歧芳沉著鎮定地架好炮位,瞄淮目標,很快炸掉1座碉堡,並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連續發射24發迫擊炮彈,摧毀了這個碉堡群,為保證部隊前進立了頭功。
與此同時,我軍準備在玉抱港附近海岸登陸的20餘艘戰船,遭到敵海軍2艘軍艦及數架飛機的猛烈攻擊,情況十分危急。這時,只見352團2營4連的2只戰船馬上轉舵,與敵軍艦和飛機拼殺,將其火力吸引過來,以掩護主力船隊抓緊時間搶灘登陸,這2只船上的指戰員打完了最後一顆子彈、以大部分壯烈犧牲的獻身精神,為解放海南做出巨大的貢獻。
儘管擔負接應加強團偷渡任務的瓊崖縱隊一總隊和40軍失遣偷渡營一時未能接到我軍第二批登陸部隊,但他們堅決執行命令,在原預定的登陸點與敵軍展開了浴血搏鬥,牢牢地牽制住敵2個師的兵力,減輕了敵人對加強團的壓力,保障了登陸作戰的順利發展。
經過整整3天的血戰,第1先遣偷渡團先後攻破和擺脫了敵62軍、64軍1O多個營的層層阻擊及尾追,終於在29日晚,在美厚村一帶與接應的瓊崖縱隊一總隊部隊匯合在一起。
第1先遣偷渡團成功登陸的訊息傳來後,兵團決定按原計劃由43軍127師379團和381團1營共3733名指戰員組成的第2先遣偷渡團於3月31日22時30分自雷州半島東南端的博賒港出發,登陸點選在瓊島海口市以東的鋪前港。
第2先遣偷渡團由43軍127師師長王東保率領88只戰船揚帆急駛,但4月1日凌晨3時左右,在船隊穿越海峽中流後不久,即遭到已倍加防範的敵海軍1艘大型戰艦和2艘小型戰艦的攔阻炮擊。
一時間,加強團的戰鬥隊形被打亂了,這時與第1先遣偷渡團一樣,擔負護航任務的“紅五連”3只火力船,迅速轉舵駛向那艘敵海軍大艦,根據多次“木船打軍艦”的作戰經驗,與之展開了“貼身戰”,在距離其50公尺左右時,3只火力船上的戰防炮,迫擊炮和所有輕重武器一齊開火,並將一串串手榴彈拋在敵艦的甲板及炮位上。
戰鬥空前激烈,我火力船上的指戰員雖然傷亡很大,但他們個個視死如歸,死死咬住敵艦不放,打得它火光四起、濃煙滾滾。
大艦捱了打,2艘小艦自然不敢靠近,迫使大艦不得不開足馬力奪路而逃。
登陸前的“海戰”以我軍的繼續前進而告結束,不過由於敵海軍的襲擊,該加強團3營8、9連的船隊在戰鬥中脫離了編隊,只顧朝瓊島駛去,卻誤在敵兵力較強的海口市白沙門島登陸。
結果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在與之血戰1天1夜後,大部分指戰員英勇犧牲。
第3加強團登陸前,瓊崖縱隊獨立團和3總隊1團已於4月1日凌晨趕到了預定接應點北創港與鋪與鋪前港之間的塔市,全殲駐守灘頭的敵守軍2個步兵連和一個迫擊炮連,緊接著又擊潰敵2個團的阻擊,於當晚會合加強團進至文昌地區隱蔽。
在不長的時間內,我軍2批4支先遣偷渡部隊均登陸成功,為迎接大兵團強攻海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
1950年4月10日,渡海作戰兵團指揮所決定,兵團主力分成第一、第二梯隊向瓊北實施大規模強渡登陸。
第一梯隊由40軍主力和43軍一部構成,務於4月13日前集結完畢,等有利時機起航。
第一梯隊的登陸點是以海南島北部的馬嫋港為界,港西為4O軍,以東屬43軍。
兵團要求,第一梯隊登陸後,必須迅速奪佔並鞏固灘頭陣地,堅決項住敵人的反衝擊,保證後續部隊的登陸安全。
第二梯隊由43軍主力擔任,其任務就是在第一梯隊登陸後立即啟航,緊跟著“第一衝擊波”登陸上島,協同一梯隊殲滅島上守敵。
兵團還命令瓊崖縱隊和先遣偷渡部隊,當強渡戰鬥打響後,要積極主動出擊牽制敵軍,以策應主力部隊的強渡。
1950年4月16日下午19時30分,渡海作戰兵團第一梯隊共5萬餘人,分乘350只戰船,分成東路、西路兩編隊,自雷州半島南端各港灣同時起錨,以勢不可擋的進軍態勢,直殺海南島。
船隊剛駛離岸邊不遠,便被敵海上巡邏隊發覺,敵機一邊打出串串耀眼的照明彈,一邊對我軍戰船進行瘋狂的轟炸掃射,渡海作戰的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