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強,得罪了上面不少部門,所以好事沒有清遠縣的,壞事一準兒跑不了。王祈隆看出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他就利用給上級領導彙報的機會,扭轉這個被動的局面,給縣裡跑資金跑專案,很快就把原來胡大慶因為意氣用事而得罪的一些局委又爭取了過來。專案下來了,錢也跟著下來了。有了好事,胡大慶當然是不會有意見的。文清工作上出了成績,年底總結可都是一把手的光彩。
除了在上面跑專案,王祈隆就是沉到下面去抓財稅收入。對於一個政府來講,他深知如果不把錢抓在手裡,別說解決不合理的問題,就是合理的問題也解決不了。不管你是多麼有號召力的領導幹部,如果跟著你一年到頭拼命乾的同志到年底連工資都發不了,他們還會有什麼積極性?所以他乾脆就在財政局和稅務局弄了一間辦公室,定期召開這些部門的協調會,把沉澱的稅金和預算外的資金收上來,集中財力辦大事。然後帶著他們到文清僅有的幾個企業去聽取情況,覺得能夠把蛋糕做大的,就把資金和人才往他們那裡傾斜。縣裡的每一個企業,每一個鄉鎮他都走遍了,幫助下面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幹部群眾提起王祈隆來,都用兩個字來稱讚他:務實。
王祈隆到文清任職的第一年,組織部年終下來測評,他的測評票是第一,高於胡大慶。按照考評規定,每個縣的領導只定一個優秀。如果根據得票多少,肯定是王祈隆的。但這樣一來,就會在客觀上造成他和胡大慶的衝突。他主動找到市領導說,書記處在矛盾的焦點上,得罪人肯定會多一些,如果僅憑得票多少使用幹部,誰都會當老好好,工作還怎麼推進?所以這個優秀,一定要給胡大慶。
優秀最後雖然給了胡大慶,可王祈隆在領導們心裡的位次比優秀還要高。
王祈隆到縣上做的第二件事情是安撫馬東。馬東論工作年限,論當領導的資歷確實都比他王祈隆老,工作能力也是很棒的。但他是屬於從基層靠實幹上來的幹部,理論水平稍低一些,感性的東西多一些,理性的東西少一些。情緒順了,會一馬當先,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情緒不順,乾脆就撂挑子。王祈隆找馬東的時候,他正藉口身體不好在家養病,王祈隆給他打了幾次電話,他都託病不見。他牴觸情緒大,這王祈隆能理解,像他這樣的幹部,機會不多了。失去這樣一個機會,就等於堵住一條大路。所以再怎麼著,他的思想上都轉不過彎來。
王祈隆主動到他家找他,單刀直入地亮明瞭自己見他的目的。
王祈隆對他說,馬縣長,我覺得上一次對你並不關鍵,這一次才最關鍵。
馬東說,像我們這種人,只會拉車不會看路,有什麼關鍵不關鍵的?我無所謂了。
不!不是無所謂,是非常有所謂。你想過沒有,上次就是我王祈隆不來,還有劉祈隆張祈隆會來。為什麼?因為市直各個單位積壓了很多人才,而且縣裡幹部的年輕化是上級壓下來的死任務。所以我覺得你上次的機遇很小,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可能。
馬東看了看王祈隆,以為他是在賣關子,不吭聲。
現在,機會來了!但我覺得這存在著一個積極性和三個積極性的問題。你想過這個問題沒有?如果光靠胡書記為你呼籲,那最多隻是一個積極性,而且只是一個個人問題,不具有說服力。如果咱們三個人一起努力,不就是三個積極性了?這就變成我們縣裡的遺留問題了,市裡不可能不考慮的。
我怎麼努力?我怎麼好跟領導說自己的事情?馬東看王祈隆說得有道理,但嘴上還是不願意承認。
你怎麼不能說?你在基層幹半輩子了,身體又不好,難道你就不能回市直換換崗位?像你這樣在基層一干就是一二十年的幹部,我們市裡哪有幾個啊?
王祈隆和馬東談了,又找了個機會把自己的想法同胡大慶說了。過後他多次去
市裡見領導,到處說馬東是一個老黃牛式的幹部,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基層幹了大半輩子,從來不會為自己的事情向上伸手;如果這樣的幹部不安排好,會影響到整個幹部隊伍的情緒,畢竟這反映著市裡的用人導向。
市領導這才想起來原來胡大慶曾經推薦過的馬東這個人,現在王祈隆也這樣說,
說明這個同志確實沒有安排好。剛好市土地管理局的局長到齡了,領導層議了之後,就讓馬東當了土管局的局長。
臨走之前,馬東到王祈隆的辦公室去了一趟。他什麼感激話也沒說,給王祈隆拎來一大包中藥。他說,祈隆,聽說你胃不好,這是我尋到的一個偏方,治胃病特別效驗。你可不要因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