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5部分

最後苻堅下令伐晉,以百萬之師南下,當時人馬之多,號稱可以投鞭斷流。

但是最後苻堅與晉國交戰,前線兵敗,最後導致全軍崩盤,最後失敗,而他麾下的羌、鮮卑諸族人馬盡數叛變,連苻堅本人最後也死在了部下羌人姚萇的手上。

若是苻堅肥水之戰成功,歷史上也就沒有什麼南北朝了,隋唐也將不復存在。

而高徐道以這樣空前強大秦帝國的失敗,來提醒趙國眾臣,就是現在的趙國與當年的秦國何其相似。

李重九也是麾下除了漢軍人馬外,也是聚集了室得奚,契丹,突厥,室韋,靺鞨,高句麗等各族人馬,萬一到時候伐唐不利,李重九會不會重蹈苻堅的覆轍呢?(未完待續……)

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決斷

高徐道之言,頓時令殿上最堅決的徵唐支持者也沒有說話。

李重九立國不過四年,大趙內部的矛盾並非沒有,大趙新的利益集團還在磨合之中,其中寒門與士人間矛盾,商閥與世家間矛盾,漢人與胡人間矛盾,任何一個都是隱藏在暗中,只是在李重九強權下,而沒有顯露出來。

若趙國經歷一場如淝水之戰的失敗,整個國家土崩瓦解,也並非沒有可能。

所以盧承慶,高徐道的勸諫並沒有道理,同時溫彥博,王珪,魏徵等人重臣對於徵唐的意見,也十分模稜兩可。可以看得出他們也有不少的顧慮。

之後力阻伐唐的大臣說完了,就是主張伐唐大臣們發表意見了。

主張討伐李唐的大臣不少,主要是趙**方大將全面的支援。文臣之中也有周州,姬川,林當鋒贊成伐唐,這些都是大趙中少壯派官員。

姬川更是實事求是拿出的數字來說明李唐與趙國方面,勝負優勢所在。

姬川侃侃而道,以兵力而論,趙軍可以動員室得奚部騎兵十萬,突厥騎兵五萬,靺鞨騎兵兩萬,以及常駐懷荒,御夷鎮漢軍三萬人馬。

說到姬川頓了頓,屈起手指數著道,這還不包括室韋,奚族,契丹,丁零,高句麗這些附從軍所在。

下面就是我趙軍最精銳的人馬,武衛,屯衛等六大府軍,廷衛軍,這數師截訓練有素。裝備整齊,直屬兵力有十萬之眾。

此外還有王薄。孟海公,王雄誕。蕭銑等大將的人馬,還有駐紮在各地的郡兵,人馬近二十萬。

也就是說若是伐唐我軍兵力在五十萬以上,若是緊急動員還可以從民間募集三十萬的壯勇。

聽姬川這一番話,眾人都是點頭,對方並沒有因為主張要攻唐,而誇大趙軍動員力,事實上,若真正打戰。趙軍從民間募集壯勇,加上契丹,室韋各部的加入,動員力可以抵達百萬以上。

這絲毫不誇張,雖說趙國人口少於大隋全盛的時候,但是趙國疆土卻遠遠大於大隋,從塞外胡族那最少可以給趙國貢獻三十萬人馬。

姬川接著言道:‘而反觀李唐,從去年,李淵三路進攻失利以來。其兵力損失嚴重,加上關中疲敝,兵戶逃亡嚴重,加上今年楊文幹之亂就讓李唐元氣大傷。還有段德操等大將擁兵自重,再加上新丟失的河南之地這都是難以彌補的損失。‘

‘以風聞司的估計,若是李唐全面迎戰。兵馬不會超過三十萬。這還是他們全民皆兵後的動員力。所以我軍與李唐的兵力比是五比三,甚至是二比一。佔據絕對優勢。‘

眾臣聽了紛紛點頭,表示對姬川這樣的估算表示認可。就算是反對伐唐的大臣。也是挑不出毛病來。

但是盧承慶卻道:‘姬侍郎,五十萬對三十萬看似合理,但是我軍伐唐,不可能只取一路進兵,而分兵進擊,唐軍採取守勢,乃是內線作戰,在區域性之上,兵力可能不遜色於我軍,甚至超過我軍,所以優勢不顯。‘

姬川說完,薛萬徹上前道:‘陛下,眼下我軍連破突厥,高句麗,滅林士弘,降馮盎,三軍上下士氣高昂,兵鋒正盛。千年以內,若數天下強軍,無人可與我們爭鋒。陛下,正當此時,當一股作氣掃平李唐,平一四海!‘

薛萬徹這一番慷慨激昂之言,頓時令軍方大將紛紛拍掌叫好。

他的意見與兄長薛萬淑意見截然相反,顯然是自己拿的決定。

一人卻出面質疑,趙軍固是精銳,但唐軍也並非弱旅,之前交戰趙軍敗多勝少。怎麼能輕言取勝。

戶部尚書林當鋒也道:‘為了攻唐,我們戶部連夜算了一下,以大趙的錢糧稅賦估算,若是要支援五十萬大軍伐唐,預計最少要明年秋糧收上之後,若是三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