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杜如晦這麼說。李世民道:“天下傾覆,連馮盎這等人都蠢蠢欲動,難道他想要當趙佗不成?這樣的人,不必理會,嶺南瘴重,民風頗頑,李重九能據之,也不能有之,給他去吧。我軍就只要謹守荊襄,據長江上游之勢即可保得川蜀無事,告訴李靖,河南戰局由他一人決斷,朕信他!”
房玄齡,杜如晦聽了都是面露喜色,李世民能放權給李靖,讓他自決戰事,顯然是很有膽略的。畢竟現在河南之戰局已十分糜爛,民心也是棄唐而向趙,如果現在李唐能壯士斷腕,退保荊襄,仍不失有趙國一戰之力。
一般人都不肯捨棄河南這樣的重地,換做李淵肯定揹負各種政治壓力,而不會冒險下這樣的決定。但是李世民也知道河南戰局現在無解,所以大膽交給李靖一人決定。不過房玄齡也知道李世民雖富有決斷,但是現在天下大勢已在趙國一邊,李世民再傑出,又是否能以個人之力,扭轉大勢呢?
若是早三年兩年,可能當今的局勢就不是這樣了吧,想到這裡房玄齡不由暗自嘆氣。一旁杜如晦看見房玄齡如此,也是知道他的心意,沒有說什麼。
二人都是由李世民一手提拔賞識的,入了天策府後,為李世民信任重用。兩人都是忠貞之士,皆有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之念。無論李世民將來如何,他們也都只有殫精竭慮助他一臂之力,看看能否對大局有所幫助,至於成敗不在他們考慮之內。
就在李唐內亂不止時,趙軍在江南卻是高歌猛進。
南昌。
歐陽詢騎馬進入城頭,三日前南昌這座城池已被攻下,而攻下南昌一戰也十分順利,當時趙軍先鋒王雄誕率五千步卒突進南昌。
而突然天降大雨,五千步大半迷路,只有王雄誕率兩百士卒抵達南昌城下。王雄誕見兵少也不懼怕,當下率兩百士卒在城下高喊趙軍殺來了,趙軍殺來了!
南昌城守將楚國司空王戎,根本沒有一戰的勇氣,只帶十幾名親信棄城而逃,城內守軍盡數而降。王雄誕一鼓作氣攻下這座重鎮,足見林士弘的楚軍著實不堪一擊。
而歐陽詢騎馬抵達城中時,城門石道前有士卒嚴加看守,因為下過一場大雨的緣故地上十分溼滑。但仍有不少當地穿著藍衫的俚人百姓,頭頂著裝著山貨竹筐進城販賣。
市集的狹小的街道上,店鋪也是多為開門,一切十分平和的樣子。
見這樣有序的場景,顯然是地方守將治理有方,歐陽詢滿意地點點頭,隨即進入南昌府內,見到了王雄誕。
王雄誕一見歐陽詢即是十分有禮數的施禮,歐陽詢也知此人在滅杜伏威一戰中很得李重九賞識。所以一貫勢利眼的他,見了王雄誕也是親切的與他交談。
兩人友好地寒暄了一陣,然後談及了公事上。
王雄誕先向歐陽詢稟告對楚軍的戰事,他道:“林士弘在九江郡戰敗後,與林藥師率主力退至鄱陽郡群山之中,意圖據山而守,利用地利之勢與我軍周旋。不過宋大將軍沒有縱敵之意,而是率大軍趕至鄱陽,豫章兩郡,率軍把守住各個路口,嚴堵大山出路,派軍進山搜尋。”
“但後來我們得知林士弘至山中後,以金銀結好嶺南俚人首領,並招募峒兵自守,頗有頑抗之意,本來這些峒兵,我們也是不放在眼底,直接清剿林士弘就是了。但是此次南征前陛下有交代,提及一切關於嶺南俚人之事需再三謹慎,不妨稟告他後再行處置,所以我已是將軍情稟告給宋大帥後,就率軍在此駐紮下來,一面休整兵馬,一面也是等候陛下的旨意。”
歐陽詢欣然道:“王將軍有勇有謀,節制兵馬有度,又不輕易造次著實令本官佩服。正好這一次本官也是封陛下旨意來嶺南,看看是否能聯絡上馮盎,再作定奪。”
王雄誕一旁部將笑著道:“其實不用歐陽尚書這麼麻煩,還大老遠地從洛陽來一趟,深入嶺南這蠻荒之地,我們的人馬隨時可以出動,不說是林士弘,就是馮盎也是一併擒來將來獻闕城下,不是一件風光之事嗎?”
歐陽詢聽了冷笑道:“對於蠻夷用兵勝之不武,不勝為辱,兵家大事豈是勝勝負負這麼簡單,擊敗馮盎雖易,但要嶺南俚,僚數百萬百姓服之者難。”
“你。”這名部將被歐陽詢這一諷刺,頓時大怒,但顧及對方身份不敢造次當下不語。
王雄誕道:“討平嶺南不成話下,只是多造殺戮之事,有傷天和,陛下乃是寬宏之主,嶺南之民,雖是百越遺族,但多年來與我漢人通婚,也並非真正的番蠻。這嶺南馮氏不就是北魏馮弘之後嗎?所以能不戰而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