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密密麻麻的,透露出一股冰冷肅殺之意。李重九聽一旁幾名老於戰陣計程車卒悄悄說話,說的是契丹奚人這次號稱二十萬大軍,真的所言非虛。
李重九心知契丹人奚人的要在平原上,發揮其騎兵的威力,與他決戰的目的。李重九自不會深入草原,反而是在白狼水河谷邊,依著山勢立下大營,耐心等待李虎的大軍到達。
本來按照預計,李虎應該率著草原主力騎兵在兩日前,就該來此地會師了,但眼下卻是遲遲不見蹤影。
眾將心底都有幾分忐忑。
面對契丹奚族的大軍,援軍戰前失約,這對於軍心是一個很要命的打擊,若非李虎是李重九父親,不可能背棄兒子,若換做其他一員將領帶領,恐怕將領們早就坐不住了吧,最怯弱的丁零人會搶先一步腳底抹油也說不定。
但是李虎為何失約,這倒是令眾將難以揣測。(未完待續。。)
第三百一十六章 奚族三部
李重九這邊沒有迎戰,而另一邊契丹聯軍居已是抵達,而羅藝高開道也各率了一千精騎前來會師。
羅藝看到契丹的營地,第一個感覺是人頭密密麻麻的數不過來,第二個就是毫無章法,髒亂差。
契丹還尚處於部落聯盟時代,雖說分作八部,但每部之下,還有各個大大小小的頭人。故而大軍一旦聚集,人聲鼎沸,十分雜亂。
持著青牛白馬大纛的契丹可汗大賀咄羅,除了能將號令傳達給手下八個夷裡堇外,根本無法如臂使指般,傳令下來,何況契丹為了征討遼西,又拉了不少室韋,白霫,靺鞨部落中零散的族人,也一併來趁火打劫。
故而查點兵馬,按部就位成了當務之急,現在僅契丹就有十餘萬人馬,按照以往結繩記事的辦法來點數,那就是將契丹所有的繩子拿在一處,也是不夠用的。
看著契丹人如此亂哄哄,幾十,數百人以部落為單位,這裡散作一群,哪裡一團,高開道只是嘴巴瞥一瞥,而羅藝直接就是不屑,隋軍從夥長,隊正,旅率,校尉,郎將,將軍一級一級而上,位序分明。
看看對面的李重九大軍就知道,兩萬多人行進有序,中軍的一個旗號,如臂使指般調動至兩百人的團。而部隊行進皆有陣列,每一隊每一團在何處皆有規矩定製。
當然羅藝自信自己帶兵,行伍二十幾年,肯定比李重九還要勝過一籌的。至少他就看出李重九大營幾處細微不足之處,但又如何。他兵法韜略再好,可惜他的手下只有一千人馬。
想到這裡。羅藝不由仰天長嘆,不免哀嘆起為何老子時運不濟來。
面對如此情況,最後契丹人還是找到解決的辦法,事實證明就算沒有文化,但活人不會給尿憋死,契丹人也是有自己的土智慧的。
大賀咄羅用繩子在地中央四四方方圍起一塊地,之後令麾下士卒從後面進入,每點齊一百人,就從前面放出。之後按照突厥的軍制,每百人任命一名百人長。
最後契丹人有一千一百多個百人隊,由八部夷裡堇,大賀咄羅父子各統領一百個百人隊。羅藝雖是看不起契丹人的組織與紀律,但看見髡髮契丹的騎兵,各個相貌彪悍,卻也是不敢小視。
在按下大營後,羅藝聽到遠處牛角號嗚嗚的響聲。
這牛角號的響聲粗狂嘹亮,隨即十幾個同樣的牛角號亦是一併響起。應和了起來,乍聞之下頗有驚天動地之感。
契丹士卒皆是奔出了帳篷,看向牛角號響徹的,隨即一面面的大纛。彷彿白色雲朵一般從遙遠的山後頭升起,漸漸將整個山頭覆蓋。
大營之中,李重九與大將正在商議軍情。陡然也是聽到山遠處巨大牛角號聲,遠遠聽得好似什麼兇獸在怒吼一般。
待聽聞奚族三部主力抵達。李重九與眾將立即停止軍議,登上高處觀陣。只見遠山之上密密麻麻覆蓋滿了各種白色黑色的大纛。山谷之中奚族的騎兵猶如大江大河掘了堤一般,前後滾滾湧來。
奚族三部,靺鞨,丁零,以及漢軍將士對奚族三部的底細皆不甚明瞭,當下這邊虯裡漢派來的木昆奚部的將領,則李重九以及眾將稟告,奚族三部的底細。
首先是生在在草木豐茂的烏珠穆沁草原上的辱紇王部戰士,皆是弓馬嫻熟之輩,特別是胯下的烏珠穆沁馬。要自導好馬良弓,皆是草原勇士必勝的追求,而能夠得一匹烏珠穆沁馬,則是每個草原勇士夢寐以求之物。
烏珠穆沁馬乃是突厥馬之中的名種,有著吃苦耐勞,耐飢耐渴,耐暑耐寒的性格,跑得又快又有長勁。而辱紇王部的兩萬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