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的狂風驟雨不僅摧毀了城市的高樓大廈,更將舊有的社會秩序衝擊得支離破碎。在那混亂無序的日子裡,盜竊、搶劫甚至更惡劣的暴力行徑時有發生,人們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往昔依靠法律維繫的公序良俗彷彿遙不可及的幻影。
林萌深知,若要重建家園,讓民眾重拾對生活的信心,一套公平公正、行之有效的律法體系不可或缺。這律法,不僅是約束惡行的繩索,更是保障每一個倖存者權益、引導社會走向正軌的指南針。
林萌決定從最基礎的調研開始。她召集了團隊中那些曾經鑽研法律、從事司法相關工作的人員,又廣泛吸納了城中一些德高望重、素有公正之名的老者,組成了一支臨時的律法研討小組。他們的首要任務,便是收集整理末世之前的各類法律法規資料。城中的圖書館雖在戰亂中受損嚴重,但經過眾人一番艱苦的搜尋,還是找到了部分儲存相對完好的法律典籍。這些泛黃的書頁承載著人類社會曾經的智慧結晶,如今成為了構建新司法體系的基石。
小組的成員們日夜研讀,從古老的刑法典到民事糾紛處理條例,逐一進行分析、篩選,結合末世的特殊情況,探討哪些條款仍可沿用,哪些需要修訂。例如,對於末世前關於盜竊罪的量刑標準,考慮到如今物資極度匱乏,人們為了生存可能會鋌而走險,簡單照搬舊法顯然過於嚴苛。但若是完全放任,又必然導致社會秩序的進一步混亂。於是,他們經過反覆權衡,擬定了一個根據盜竊物資的種類、數量以及犯罪者的動機、是否初犯等多因素綜合考量的量刑方案。
為了確保律法的制定能夠貼合民意,林萌還發起了一場面向全體倖存者的聽證會。訊息一經傳出,民眾們紛紛響應,那些平日裡飽受欺凌、財物被搶的人們,滿懷著對正義的渴望來到了聽證會場。會上,大家各抒己見,一位老者聲淚俱下地訴說著自家僅有的一點存糧被偷走後,孫子餓了好幾天的悲慘遭遇,懇請律法一定要嚴懲此類惡行;而一位年輕人也站了出來,他曾因在廢墟中尋找食物時誤拿了別人標記的物資,險些被人報復,他希望律法在判定時能分清無心之失與蓄意作惡。林萌坐在臺下,認真傾聽著每一個人的故事,她深知這些聲音背後是無數倖存者在末世掙扎求存的艱辛,也更加堅定了要制定一部讓所有人信服的律法的決心。
在廣泛收集意見之後,律法的初稿逐漸成形。這部律法涵蓋了刑事、民事、經濟等多個領域,既對殺人、搶劫、強姦等嚴重暴力犯罪制定了嚴厲的懲處措施,以震懾不法之徒;又對諸如鄰里糾紛、物資交換糾紛、勞動僱傭關係等日常瑣事明確了處理流程,力求在細微處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例如,在物資交換糾紛方面,律法規定了雙方必須在交換前明確物品的質量、數量、用途等關鍵資訊,如有欺詐行為,將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賠償與懲罰;對於勞動僱傭關係,明確了僱主與僱員的權利義務,保障僱員在付出勞動後能獲得合理報酬,僱主也有權要求僱員遵守約定的工作規範。
然而,律法的制定僅僅是第一步,如何確保其有效執行才是關鍵。林萌深知,在這末世廢墟之上,重建司法機構談何容易。沒有完備的辦公設施,沒有充足的專業人員,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但她沒有退縮,毅然決然地將城中一處相對完好的舊辦公樓改造為臨時法庭。她組織工匠們修繕房屋、打造桌椅,又從隊伍中挑選出一些頭腦靈活、處事公正的成員,進行緊急的法律知識培訓,讓他們初步具備法官、書記員的基本素養。
為了讓律法深入人心,林萌決定設立巡回法庭。她挑選出一批經驗豐富、能言善辯的執法者,組成巡回法庭小隊,奔赴各個街區、營地。每到一處,他們便敲響銅鑼,召集民眾。在露天的廣場上,或是廢墟旁的空地上,開庭審理各類案件。這些案件既有事先收集的典型糾紛,也有現場民眾即時舉報的違法行徑。
在一次巡回法庭的庭審中,一個小型營地的兩名倖存者因為爭奪一把末世前的多功能刀具而鬧得不可開交。一方堅稱刀具是自己最先發現的,只是暫時放在一旁去收集其他物資,回來就發現被對方拿走;另一方則稱是在無主之物堆裡撿到的,理應歸自己所有。法官依照新律法的規定,仔細詢問了雙方發現刀具的具體時間、地點,有無旁人見證等細節。經過一番嚴謹的調查取證,最終判定刀具歸最初發現者,但考慮到另一方確實不知情且末世物資珍貴,要求前者給予後者一定的食物補償,以平息這場糾紛。這場庭審讓在場的民眾看得清清楚楚,明白了律法並非冰冷無情,而是兼顧公平與實際情況,既能保障個人權益,又能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