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回家裡。
趙健的老婆死的早,兒子剛六歲就去世了,他一直沒結婚,兒子趙興今年虛歲四十歲,趙興和趙健不同,他能讀書,愛讀書,趙健很高興,很小就把他送到學校。
趙健把軍官家裡的藏書專門放到一間屋裡,趙興沒事就鑽到屋裡看,起先識字不多,就看書裡的插圖,後來識字多了就看裡面的字,他不喜歡看文言文,而是喜歡看白話文,白話文裡他不喜歡看中國的,而是喜歡看外國的。
後來,趙興在中學遇到一位老師,這個老師喜歡寫小說,趙興就迷上了寫小說。那位老師很喜歡趙興,常常把趙興的文章當做範文讀,時間久了,趙興對其他科目不感興趣了,就喜歡語文學科,一門心思寫小說。成績拉下來了,趙健平時看兒子鑽到屋裡看書寫字,以為孩子學習不錯。
到了初二下學期,那位喜歡寫小說的老師被調走了,趙興寫的小說沒有看,更沒有人指導。時間久了,趙興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初三中考時,就語文成績勉強合格,其他成績都不行,拿著初中畢業證回家了。趙健沒有責怪兒子,他認為兒子只要用功就行了,至於考上考不上不要緊,修理廠裡他說了算,怎麼著工作都能安排好。
牛曉貴到修理廠工作時,正好是趙興畢業。趙健把趙興安排到修理廠工作,給他找了廠裡手藝最好的師傅,可是學了一陣子後,趙興沒問題,師傅有問題了,因為趙興的心思根本不在上面。
在修理廠裡,趙興跟著師傅學習了小半年,啥都沒學會。
上班的時候,廠裡規定八點上班,趙興不到九點,是起不來的,再洗漱一番,吃吃早餐,晃到工作的地方,已經快十一點了。師傅蹲在地上等趙興,腿都蹲麻了。
師傅倒是好師傅,技術很好,活精細。
可是趙興學了一個多月,啥都不會,師傅認為他不是個打鐵的材料,就讓他燒火。
趙興邊燒火,邊看小說,他把火也燒得半死不活,火燒不好沒幹系,可是師傅有問題,燒火關聯著打鐵,連累師傅打出的鐵器,連續回爐好幾次。師傅是個湖南人,看著爐子上的鐵塊子,感嘆:“這何時能完工啊!”
最後,師傅只好到趙健那裡請辭,讓趙健另外找一個人,趙健問為啥?師傅說兩人不對脾氣,他教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