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才一渡江,就見到襄陽城中已經升起旗幟。
“主公,是我軍的旗幟!”
麾下眾將見到旗號,全都振奮起來。
秦炎也十分欣喜,看來張遼與甘寧兩人已經成功佔領襄陽,倒是免去了後續交戰爭奪。
“主公,我軍渡江而來,一路暢行無阻,城中也沒有敵軍的蹤跡,看來是他們都對襄陽沒有想法。”
張遼與甘寧聯袂而來,迎接秦炎與眾將入城。
江夏,荊城。
關羽對於諸葛亮不去搶佔襄陽的做法十分疑惑。
“我軍若是佔據襄陽,雲長以為,能否守住?且不說秦炎佔據樊城地利,麾下十幾萬大軍,即便我軍佔據襄陽,以主公如今不足五萬的兵力,如何能夠抵擋?”
諸葛亮出於劉備的軍事實力仔細考量,認為無法守住襄陽,一旦襄陽將他麾下主力全都牽制,孫權若是偷襲荊南,到時只會腹背受敵,得不償失,不如讓孫權與秦炎互相搶奪,劉備伺機秣馬厲兵。
駐紮在安陸的周瑜則是更加直接,雖然有淩統在襄陽,能夠搶先佔領城池,但僅憑那一支水軍,等不到援軍到來就會被剿滅。
與其在襄陽糾纏,不如將江夏全境收入囊中,如此背靠廬江,也能及時支援。
正是因此,兩方兵馬都沒有對襄陽產生想法,諸葛亮見周瑜大肆攻佔江夏境內城池,也不甘示弱,派出關羽沿江攻略,與南郡連在一起。
秦炎進入襄陽城中,立刻讓人尋找伏皇后的蹤跡,見到她安然無恙,總算放心。
讓人對她母子二人好生看護,不日護送出城,前往鄴城,那裡有崔琰在,能夠盡心安頓。
如此也算完成了與劉辯當日的承諾,保全劉協的血脈。
至於將這孩子扶上皇位,秦炎從來就沒有這種想法。
“我軍初到襄陽,切記不能侵擾百姓。”
襄陽算是富庶,秦炎擔心麾下有士兵經不住誘惑,搶奪百姓財富,因此再三嚴令與百姓秋毫無犯,若是有作奸犯科的,嚴懲不貸。
又將大軍駐紮在城外,城中只留下五千精銳心腹守衛。
經過數日觀察,百姓也對秦炎與他麾下隊伍有所瞭解,見到他們果真遵守秦炎釋出的命令,心中逐漸生出認可,慢慢接受了秦炎的治理。
對於投靠曹操的蒯越、蒯良、蔡瑁、桓階等背後家族,秦炎也沒有追究,藉機打壓,讓荊州諸族心中都暗中鬆了一口氣,要知道除了投靠曹操的三族,還有投靠劉備的馬良等人,背後都是荊州當地計程車族。
如今秦炎沒有對他們打壓,事情就還有轉圜的餘地。
但秦炎也沒有對他們放鬆警惕,暗中讓甄堯放出細作,時刻監視這幾家的動作,一旦發現有對秦炎不利的動作,秦炎也會毫不猶豫進行剿殺。
“諸葛亮與周瑜趁我軍安撫襄陽百姓,穩固統治的時候,將江夏瓜分,看來還是對襄陽與南陽兩地賊心不死。”
這段時間,也算給大軍休整時間,秦炎並未再起刀兵,直到接到孫權向江夏增兵的訊息,這才讓他又生出繼續攻略城池的心思。
“劉備兵力僅有五萬,又佔據江陵,對我軍所在的襄陽威脅極大,孫權雖然向江夏增兵,但論及步戰實力,江東全境也不能與我軍鐵騎相提並論。”
“如今我軍有甘寧統御水軍,水上也有一戰之力。”
“所以,主公此刻應該發兵南下,進攻劉備,至於江夏,只等我軍攻佔南郡,自然能夠沿江而下,將江夏與孫權其餘領地分割。”
麾下一眾謀臣,一言一語間,就將接下來的戰略方向確定下來,暫時不用理會曹操,全力進攻劉備,奪取南郡,而後攻佔江夏。
“我有諸君相助,真是三生有幸。”
秦炎由衷感慨,多虧有麾下這些謀臣謀劃,才讓他能夠有清晰的戰略方向,少有失誤。
經過商議,決定讓太史慈作為先鋒,秦炎統領中軍,郭淮統領後軍,共計十萬士卒,從襄陽南下,進攻南郡。
又讓徐晃領五萬兵力鎮守樊城,防備周瑜趁機從江夏出兵攻打。
最後命令甘寧統領水軍,巡視江面,截斷江夏與南郡的聯絡。
秦炎出兵攻打劉備的訊息很快傳到諸葛亮處,瞬間讓他臉色大變。
“主公鎮守江陵,麾下兵力只有兩萬,面對秦軍十萬大軍,怕是會很快失利。”
心中擔憂劉備,一旦南郡被秦炎奪取,整個荊州的局面都會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