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各種後方的訊息也不斷地傳了過來。
首先是李守義已經安全到達太原。由於從天津到上海的港口都已經被日軍佔領,所以李守義選擇了在距離比較遠,但是卻還比較安全的廣州下船。之後沿著粵漢鐵路,京漢鐵路到達鄭州,隨後跨過黃河進入山西。
他回來並不是一個人,而是帶了一群人。其中有些是華僑華人回國抗戰,還有一些完全是李手義找的外國師工和研究人員,其中有關於無線電的、軍工的、製藥的,也有外科醫生,這些都是山西現在最緊缺,又無力培養的人才,尤其是無線電,這幾年在國外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國內完全沒有任何基礎。
不過當他們輾轉來到太原後,眼前的情景令李守義等人非常吃驚,這還是他們積貧積弱的中國嗎,街上的景象完全和國內其他地方不同,人們的穿著和精神面貌並不差,卡車和摩托車在路上也並不少見,而騎著腳踏車的人們,在上下工的時候看起來更是就像是一股洪流。這裡已經初步有了工業化的氣息。
建設山西的很大一部分機械是李守義幫助從國外購買,對於這個狀況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不過看到實景後,還是令他非常的自豪和振奮。
到達太原後,李守義就將山西實業公司的攤子都接了過來。有些事情李志堅之前已經給定下來,需要他來張羅著執行,還有一些事情需要他自己發現問題並來解決。
李守義先是按照李志堅的安排,著手對接太原兵工廠為腳踏車廠承攬業務,同時將帶回來的化學專家派到忻縣的化肥廠指導炸藥的轉產。
這些事情都沒什麼難度,安排給具體的人去承辦就可以,山西實業公司的實力和關係放在那裡,承攬一些不涉密的業務,太原兵工廠絕對樂意接受。化肥轉產炸藥,難度並不大,只要有專業人員指導,也很快就能解決。這些事情,李守義回來後沒多久就都解決了。
然後是解決增加製藥廠產能的問題,這次他帶回來一些裝置,但是大件無法運進來,所以還要想辦法組織現有的力量來解決困難。這次回國前他就知道這些問題,所以有針對性的找了一些這方面的專業人員一起回來。
他先是組織帶回來的這些人,看看能不能透過工業母機公司,生產出可用的裝置來。現在前線藥品需求大,所以他也就讓這些人馬上進入狀態來考察情況。
經過這些專業人員的考察,太原製藥廠生產磺胺類抗生素藥品,實際上產能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製藥廠可以繼續細化成多道工序,最核心的合成裝置是最大的制約裝置,製藥從國外購買這種裝置就可以,就比如其餘的培養裝置等,難度並不大,完全可以自產或者替代。李守義心中有數後,就安排在美國的人員著手購買核心裝置,並專門安排要分散運輸,到時候來了太原再組裝,要多安排技師陪同一起回來,多花點錢也無所謂。
不過所有人的建議都是不要在太原擴產,而是到其他地方建廠,現在太原的防空壓力太大,沒有制空權,幾乎每天都要響起的防空警報令所有人都心中不安。
其次是他這次從美國找到了一些美國軍工生產方面的技師,他們對軍工生產的鋼材比較精通,現在太原的鋼鐵產能已經不少,但是高要求的特種鋼的質量還是不行,所以他想讓這些人試試,看是否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過李守義畢竟不同於李志堅,他無法安排在太原兵工廠進行試驗,所以只能在山西實業公司下屬的鋼鐵廠中進行試驗。
再就是這次他帶回來的無線電專家,軍隊中的實時聯絡有多重要根本無需多言,透過他就買回來不少的無線電聯絡裝備,如果能自產的話,那麼就可以給更多的部隊部署,部隊之間的聯絡順暢,又可以進一步增強部隊的戰鬥力。
現在已經開戰,想繼續進口這些裝置會越來越麻煩,尤其是之後沿海的港口都被佔領或者封鎖後,情況會更加糟糕,所以必須想辦法自己生產。無線電臺的核心部件就那麼一些,這次回國他們都採購了不少,有這些專家在,可以先攢出一批來,再由這些專家慢慢試著自行生產核心部件。
對於李志堅要將皮革廠關掉,工人安置到其他廠的安排,李守義覺得皮革廠不必關閉,可以轉為生產其他的服裝。雖然人們不再買時尚皮衣,但是冬季禦寒的衣物總是需要的,羊皮等材質還是最好的禦寒材料,不追求外在的光亮,皮衣的成本也可以下降不少。可以用羊皮生產一些相對廉價耐實的日常衣物。
並且部隊中也需要有大量的皮大衣來禦寒,現在戰爭時期,要向軍隊的需求靠攏。經過這樣產品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