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7章 戰後雜事

在將繳獲的小口徑火炮給在山西作戰的外省部隊分了之後,閻錫山就開始研究起繳獲重炮的安置辦法來。

這些重炮威力重大,兩次會戰之中都得到了極大的體現,不過對於缺乏制空權的晉綏軍,想要發揮這些炮的威力,就必須儘量安置在防護好的要塞之中。

不過現在忻口防線上已經有了15門,透過第二次忻口會戰看,已經基本夠用,按照國際通用的劃分標準,乙種重炮團的編制一個團有16門重炮,閻錫山按照忻口要塞的規模,決定也按照乙種重炮團來編制,將欠缺的1門不足,又加了2門作為備用炮,這樣在忻口炮兵要塞中的150毫米重炮達到了18門。

對於繳獲的8門九二式105毫米加農炮,閻錫山將其中6門也送上了忻口炮兵要塞,這種炮的的炮管長,射程本來最遠18公里,在進了要塞之中,由於地勢高,有效射程又增加了一公里多,可以威懾的範圍更大。至於剩餘的2門,則是拉到了太原兵工廠進行研究仿製,閻錫山從早年開始,發現什麼好用的武器,總想自己仿製,這次面對效能如此優異的武器,自然是不會輕易放過。

太原兵工廠在中原大戰前就可以生產105毫米口徑的山炮,不過和九二式沒法比,九二式的炮管與口徑比為四十五倍,而晉綏軍自產的只有晉造一六式105毫米山炮炮管長度不夠一米,炮管和口徑比只能達到九點四倍,射程和精度完全不可以同日而語。

對於娘子關一線,由於只能處於守勢,大射程的重炮實際作用有限,因為無法出兵,所以無法對遠距離的地方情況進行有效偵測,就沒有必要安置太多重炮,現有的晉造18式88毫米山炮的效能就足夠使用,射程已經超過十公里,且威力要比晉綏軍普遍裝備的75毫米口徑山炮大一些。不過閻錫山還是給娘子關的炮兵要塞也佈置了4門,作為雪花山主陣地的威懾武器。

剩餘的21門可以使用的150毫米口徑重炮,閻錫山則是全部拉回了太原,專門為這些重炮又成立了一個重炮團,用於機動作戰。

在為兩處炮兵要塞增派重炮的同時,閻錫山還將這忻口和娘子關兩處防線的原有格局進行了一些調整,他親自到這兩個地方進行視察,親自部署要塞的調整和戰後加固。

在二次太原會戰後,也暴露出來忻口防線上的一些新問題,上一次建設是在冬季,為了趕工有些地方比較潦草,由於是冬季,水泥無法大規模使用,質量有些不盡如人意。

這次針對暴露出來的問題,全線也進行了完善和加固,損壞大的地方直接進行重建,由於大規模使用水泥,質量已絕非之前可比。經過這次整修,忻口防線和娘子關防線更加合理和堅固。

閻錫山在整修兩處防線的時候,他命令將新三師和在晉北的其他四個旅也都撤回了忻口防線之內。

晉北沒有部隊休整的條件,部隊要時刻提防日軍,日軍撤回大同時尚有實力,誰也不敢保證他們會不會殺個回馬槍。並且這一戰中,部隊傷亡人數不少,物資耗費量也大,送治傷員、接收新兵和補充物資等,都是進入忻口防線中更加方便。

這一戰雖然獲勝,但是前線的諸將都不敢離開部隊,李志堅也不敢冒險,所以每天也在部隊中待著。部隊現在事情也不多,主要就是繼續訓練新兵,備戰。

對於參加過大戰的老兵,新三師現在採取了放任的態度,經過大戰之後,他們都已經知道了怎麼才能保命,如何能更好的殺敵,戰場是最好的老師。

這次接收了兩千多人的預備役兵,全部補充到各部之中來頂替陣亡官兵的崗位,受傷在醫院的官兵的崗位則暫時空著。

兩次太原會戰間隔的時間不長,所有軍官都對組織新兵訓練這一套比較熟悉,所以需要李志堅親自過問的事情不多,他也就樂的個清閒,有精力來做一些別的事情。

李志堅將新三師所有陣亡的官兵的名字都記下,李志堅準備到時候在修建忠烈祠的時候,將他們的牌位全部送進去。

再就是在經濟方面給予陣亡和傷殘官兵幫助。當初李志堅以山西實業公司的名義向日本銀行貸款的一千五百萬日元,給山西督軍府捐了一部分,剩餘的錢李志堅準備都用來做這些事情。

民國財政一直都非常緊張,在抗戰期間尤其緊張,幾百萬官兵的陣亡,很多烈士的家屬都未必能夠獲得恤亡金,有些即使發放數額也不大,聊勝於無而已。

他沒有能力將所有的陣亡士兵安置都管過來,不過對於跟著他作戰而傷亡的官兵,他準備都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