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角色的變化,李志堅也不敢確定他們是否適應,所以就組織下屬兩個旅進行對抗演習。李志堅對二旅旅長林奇有點不滿,林奇衝勁不強,很多時候就是得過且過,所以李志堅想激一激他。
先組織連一級的對抗,五局三勝者贏,後是營一級的對抗,三局兩勝者贏,贏者連長、營長列入後備軍官名單,旅一級享有優先的火炮支援權,哪支隊伍參加對抗,由所在旅長抽籤選出。對抗演習中,以搶奪陣地及守住陣地者為勝。
透過演習,一些問題就都暴露了出來。很多連隊進攻時缺乏防護,火力與進攻不能匹配,夜間對抗完全沒有章法等等。新3師全師在對抗演習中都發現了很多問題,隨後開始按照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整改。不過相對來說,林奇的二旅暴露的問題更多一些,這些演習,也算是李志堅對林奇的一種敲打。
同時,李志堅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部隊擴編之後沒有尖兵了,在戰場偵察方面除了特戰隊外,幾乎沒有可用之兵。這主要是由於部隊擴編之後,幾乎所有的營,連,排,班之中,都是新兵為主,再無法勝任素質要求比較高的偵察任務。
當初擴編的時候每個班一般只留下2名老兵,這次李志堅從每個班中又抽出一名老兵,總計抽出將近500人,成立了六個偵察連,軍官由演習得勝的連長中選拔,給各團又都弄出一把尖刀來。
現在這六個偵察連和特戰隊一樣,每天到周圍地區偵查地形以及水文氣候情況,並尋找好的阻擊點,之後全部上報給師部,李志堅然後帶著旅長、團長們對選擇好的阻擊點一個個實地檢視。
就這樣,新三師總共找到幾十個阻擊點,不過李志堅沒有讓部隊挖掘工事,他們的任務是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消耗日軍銳氣,只有最出其不意的攻擊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果,一旦被日軍發現工事,日軍在心中有防備之後,到底還能不能給與殺傷就難說了。
對於每一個阻擊點,李志堅命令下面的軍官和老兵們都要找好撤退和接應路線,必須要最大程度的保證自己人員的安全。李志堅沒有讓挖掘工事的另一個想法沒有說出來,而是這一戰,處處是戰場,每一地都要成為日軍的亡命之地。
李志堅這次能用的人不光是新三師,整個晉北游擊區都是他的人,他將這些部隊也都納入了他的作戰規劃中,由師參謀部直接聯絡指揮全部的游擊區。現在這十六個游擊區隊每個都有好幾百人,這些加起來也是一個不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