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打敗了國外產品的中國工業品,創造了一個民國的神話。
山西實業公司的名頭也就此打響,李志堅趁著腳踏車的這股東風,買腳踏車送香菸,將山西實業公司旗下捲菸廠生產的龍城牌香菸也跟著推向市場,竟然也大獲成功,龍城香菸的口感和進口的哈德門香菸類似,但是價格要低的多,龍城香菸受到人們的認同,銷量也開始激增,在進入新年後的銷量幾乎每個季度都能實現成倍的增長。
有了腳踏車和捲菸的巨大利潤,以及這些產品打造出來的太原城市的知名度,李志堅有了足夠的資金來招募技術人員,人們也開始願意到太原去,就此招募了不少的醫藥學方面的人才,製藥廠的人才短缺問題瞬間緩解,製藥廠開始啟動生產,磺胺類藥品開始源源不斷的從生產線上生產出來。
並且由於李守義在美國的宣傳和聯絡,不少在美的華人技術人員開始回國,來到了山西,有的到大學和技校中任職,有的直接到了工廠中,這些人還帶動著一些外國技師到來,不小的提高了太原的整體技術水平。李志堅對這些人都進行了登記和統籌,在回到太原後就派人登門拜訪,並引導到工業母機生產廠就職,這個廠的人才不足問題也得到了緩解,除此之外,李志堅還高薪將國外來安裝裝置的技師們都留了一段時間,與剛剛歸國的華人技術人員一起將裝置線運轉了起來,李志堅又趕緊抽調了一批有基礎的學徒,幾個人跟著一個技術人員學習,至少要保證將生產的基本操作學會,懂得其中執行的原理。整個廠子,執行的非常笨拙而又緩慢,但是至少是動了起來。
汽車發動機廠的問題還是沒能解決,不過摩托車發動機經過幾年的艱辛,終於造了出來。汽車發動機的問題遠遠比想象的多,後續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李志堅對於能先生產出摩托車發動機也已經比較滿意了,有了這些發動機,在山西就可以生產完整的挎鬥摩托,這也是山西工業向前邁進的巨大一步。
摩托車生產整個流程中最後投產的就是發動機,發動機一經投產,整個摩托車就實現了量產,最開始時每個月可以生產五十多輛挎鬥摩托,這還是由於發動機可以流水線生產,但是摩托車的其他配件以及整車裝配都沒有形成流水線,很多環節都需要純人工來完成,不過李志堅相信,隨著經驗增多,工藝成熟後,自己弄出整車流水線也不是什麼難事。
生產出來的挎鬥摩托,基本上沒有投向市場,除了山西實業公司自用的外,剩餘的全部被晉綏軍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