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章 實現突破

進入1935年之後,中國的其他地方,尤其是南方打的不亦樂乎,但是在山西確是是非常的安寧,人們合起一股勁來謀發展。這一年的局面開始出現明顯的上升,經過中原大戰後幾年的運籌和努力,讓山西的發展從量的變化,開始有了質的變化。

1935年元旦,西北鍊鋼廠的高爐平爐等點火實驗後大多取得了成功,於是開始全面開工生產,這個鋼鐵廠是當下中國控制區內最大的鋼鐵廠,現在主要的產品是同蒲鐵路的鐵軌,並且生產的鐵軌經過對比,質量一點都不輸於國外進口的鐵軌。

山西省內自己可以生產鐵軌,使得修建同蒲鐵路的成本下降的同時,修建的效率也提升了,鐵軌一出廠就直接透過修好的鐵路路段運到待修的路段工地。在此,閻錫山充分發揮了他作為商人的精明,閻錫山先是發動了3萬晉綏軍官兵參與鐵路的修建,每天還規定有施工任務,為了省錢,閻錫山在鐵路線周圍修建水泥廠,炸藥廠,到時候直接運到鐵路上,節省了運力和運費,並且修建鐵路的枕木也是多種利用,先搭建為築路工人的住房,之後需要的時候拆了安裝在鐵路上,在閻錫山的帶領下,山西軍民靠著這種孜孜不倦,迎難而上的勁頭,使得同蒲鐵路的修建程序非常快,尤其是南線,由於是沿著汾河谷地修建,一路地勢較平坦,穿越的山地較少,修建的進度更快。

閻錫山在掌握的資金充裕後,還向李志堅要了化肥的生產配方,公辦了一家化肥廠。不過令閻錫山鬱悶的是,根據公辦化肥廠的反饋,不管怎麼改進,他們那生產的化肥的成本都要高於山西實業公司生產化肥的銷售價。

為此,閻錫山還專門將李志堅叫過來詢問其中的原因,李志堅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公辦企業裡面的彎彎繞豈是隻言片語就可以說清的,在李志堅含蓄的將這個意思透露出來後,閻錫山瞬間明白,馬上將廠子的管理層都換了,不過換人後也沒有解決問題,成本也沒能降下來,他也就知道這也不是單個人的問題,而是體制的固有問題。

對於化肥這種極度關乎民生的東西,閻錫山絕對不允許提高化肥的價格,所以只能停止了公辦的化肥廠,作價轉讓給山西實業公司接手經營,並讓李志堅在晉南、晉北想辦法再各自建一座化肥廠,閻錫山要讓全山西的農民都能用上化肥。

對於閻錫山的要求,李志堅自然完全遵守,立即安排在忻州和運城各建了一座化肥廠,之後四座化肥廠同時生產,雖然還不足以完全滿足需求,但是至少將化肥推向了全省。

用過化肥的人現在都已經接受了化肥,都不需要政府再來推動,農民們自己就上門求購,王靖國在綏遠屯田,剛開墾出來的土地更需要更多的養料,晉北的化肥廠的產品一出來就被王靖國搶購走不少,無奈之下,李志堅只能一面繼續向國外採購化肥裝置,將四個廠的產能都進行擴大,一面趕緊從太原給晉北調運化肥。

在閻錫山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修建同蒲鐵路的時候,李志堅開始了他的腳踏車推銷之旅。

李志堅帶人沿著正太路先到了石門,之後繼續北上北平、天津,著力推銷山西實業公司腳踏車廠生產的腳踏車,現在城南的鍊鋼車間已經生產,原料的問題已經解決,腳踏車廠實行了全產能的生產,產量直線增加,成本因為大規模的生產,流水化生產更加嫻熟,又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多。

李志堅決定將腳踏車的價格都下調百分之十,同時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腳踏車的樣式和顏色、風格,到了各個地方,李志堅首先又透過本地的報紙進行宣傳,之後自己帶隊騎行進行宣傳來做活廣告,做足了宣傳方面的工作,這樣復興牌腳踏車在質量並不差於國外產品、價格只相當於國外腳踏車的一半不到,且花樣和款式更多的情況下,在各地都引起了當地人的高度認可,李志堅繼續實行有擔保即可首付一半的銷售政策,到了哪個城市,隨行攜帶的所有腳踏車就被哄搶一空。

受到這種火爆情況的激勵,李志堅又派人南下到西安、到洛陽、鄭州、到濟南、青島,到武漢、長沙,到上海,復興牌腳踏車迅速打敗了這些地方銷售的國外的各種腳踏車品牌,一時間樹立了國貨的優良品牌,復興牌腳踏車透過鐵路先運到天津,然後透過海運到達上海,之後一路沿著長江西進到長江沿線的各城市,為了在長江上運輸腳踏車,山西實業公司還向國內和國外的船廠訂購了好幾艘貨運船,另一另路是向沿海各城市延伸,這樣將國內經濟條件好的城市都投放了所產腳踏車。

在當年全國的腳踏車銷售量就達到了十萬級,流水達到了兩千多萬,成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