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徹底明白李志堅的話中已經不是光說分配繳獲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了更深層次的東西。他的表情也凝重了起來,這明顯是為了晉綏軍和山西之後進行佈局。
經過多年相處,他知道李志堅腹中有丘壑,上面說的只是一個部分,心中肯定還有更多的東西。
“振武大才,你上面說的是要以分配繳獲為契機,來建立我們的統一戰線,是這個意思嗎?”
“閻公,這只是我的一點淺薄之見,當不得您如此誇讚。”李志堅在自謙之後,才繼續說道:“是的,閻公,在當今之世,以我晉綏軍一己之力,想要將日本人徹底趕出中國是不可能的,必須要團結其他人一起來做這個事情。但是做這個事情,誰來主導,誰就將佔據最大的道義優勢,這就是造勢,一旦勢成,必然應者雲集。
西方人哲學中有一種說法叫虹吸效應,就是說大者愈大,強者愈強,所以有了一定的響應者後,後面會有更多的從眾,即使他們不懂,也會跟著歸附,雖然很多的可以說是烏合之眾,但是那又有什麼影響?”
在跟前的趙承綬已經聽得目瞪口呆,一個分配繳獲物資,李志堅竟然弄出這麼多彎彎繞。
閻錫山也看到趙承綬的表情,站起身來笑了幾下,先去拍了拍趙承綬的肩膀,向趙承綬問道:“印甫,你認為振武說的有沒有道理?”
趙承綬憨厚的笑了一下,“我老趙就是大老粗,對這些不懂,不過覺得振武說的很有道理,振武真是文武全才。”
閻錫山繼續看向李志堅,“印甫也是晉綏軍的老人了,他的眼光可高,很少主動夸人,振武,你繼續說下去,依你之見,我晉綏軍和山西之後的路該怎麼走?讓這個老傢伙也見識見識,看什麼是高屋建瓴。”
閻錫山這話一段話將兩個人都捧了,李志堅看到閻錫山想讓他繼續說下去,知道閻錫山沒有避乎趙承綬的意思,現在趙承綬經過幾次大會戰,越來越受到閻錫山的認可。
李志堅在起身對趙承綬的誇獎表示了謝意之後,也就索性敞開了說。
“山西的局勢暫時是全國最為穩固的,日軍三次大規模入犯都無功而返,暫時還未有第四次入犯的苗頭。山西全省應該繼續強化大生產,加強人口的容納性,將更多的人才引進到山西來,將山西作為中國抗戰的另一個大基地。
一旦日軍勢微,山西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北可直接收復平津,向東北挺進;向南可收復河南、江淮。既可擴充實力,又可收國民之心,成就民族英雄的偉業。
現在國府偏居一隅,勢力薄弱,物資供養能力弱,除了中央軍外,其餘地方部隊能得到的補給逐年減少,所以怨聲載道。
山西可以以自己物產來支援那些物資不足的地方部隊,從而逐漸收其心,一是可以擴大抗日的力量,二是在特殊時期,可以形成統一戰線,成我之大勢。
所以當下,閻公應提前做好準備,從幾方面著手:
一是必須繼續努力來建設穩固的山西,不敢在戰事平緩後就心態稍有懈怠,必須不停地練兵求戰,錘鍊山西的精兵,來保衛山西,並建立規模和組織更好的預備役組織,加強國防力量,如果山西一旦有失,其餘的都不再存在,這是根本;
二是要持之以恆的擴大生產,要持續招納移民,加大工業和農業生產,加強山西的物資生產和供應能力;
三是從政治上建立自己的政治同盟,閻公作為無黨派人士,應該建立自己的政治主張,這樣容易將一些處於中立地位的人士拉攏過來,這些人有的手裡也有槍桿子和錢袋子;
四是拉攏地方實力派,用物資和給養來拉攏地方部隊,尤其是當下就在山西的隊伍,諸如第四集團軍等;
五是要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閻公可以到中央兼職,這樣山西和晉綏軍的影響力就可以更廣”。
閻錫山越聽臉上的激動之色越多,對於李志堅所說的“一旦日軍勢微”的情形,閻錫山這種敏銳性極強的政治家來說,今年也感覺到一點苗頭,尤其在這次會戰後期,面對明顯不利的局面,日軍也難以抽調出更多的部隊來支援。日軍踏進泥潭的感受他也能敏感的抓住,所以內心中震動之下,但是還是情緒壓了下來,隨後問道:“振武覺得我去中央更好?”
“是的,閻公,我晉綏軍三戰三捷,且山西目前的情況是全國最好的,山西應該去享有更多的政治地位和更大的影響力,形勢已經和戰前有所變化,現在全國的其他地方實力派基本上都被削弱的不成樣子,桂系都是勉強支撐,也就我們晉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