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半大少年一臉無奈地抱起撒嬌的小孩,拎起小傢伙的鞋子,對一臉莫名的夫夫道:“公子,姑爺,小的先帶墩墩去洗把臉。”
&esp;&esp;文序正想點頭,突然開口:“不是,你們倆說了那麼久,到底是要去哪裡?”
&esp;&esp;昨天剛回來,下一趟出去還不知道什麼時候,他也沒有和伏峰縣裡的人訂貨,所以青石有什麼事需要出門辦?
&esp;&esp;“過幾日七夕,縣裡有燈會,聽說街上還有雜耍,所以小的想去看看。”青石不自在道,“公子姑爺你們放心,小的會看好墩墩的。”
&esp;&esp;說完也不等文序回神,抱著墩墩一溜煙跑出去了。
&esp;&esp;梟王不確定道:“去看燈會而已,多帶幾個人不就行了?”
&esp;&esp;就為了這種事情鬧矛盾?
&esp;&esp;反倒是文序一臉瞭然:“我就說,在府城的時候青石買了絡子,如今又要去看七夕燈會,肯定是看上哪家哥兒或者女子了!”
&esp;&esp;“這樣啊……”男人點了點頭。
&esp;&esp;去見心上人,不想帶墩墩這個小拖油瓶倒是正常了。
&esp;&esp; 回家第二天
&esp;&esp;自青石嘴裡得到文序回來的訊息後,餘學一整天都心不在焉,其他人不由詢問,他也如實告知,這下所有人都心不在焉了,等到了晚上下學,烏泱泱一群人趕到五更街一百零六號門外。
&esp;&esp;眼看天色將黑未黑,一位學子猶豫道:“咱們是不是來得太早了?這個時辰人家正在吃晚飯吧?”
&esp;&esp;一位住在五更街的學子不贊同:“不少人兩日前已經出發去府城,我們早點買,早做準備,想必對方應該是理解的。”
&esp;&esp;就在他們躊躇不決的時候,緊閉的大門開啟,面無表情的烏榆看了他們一眼:“來買文房四寶?”
&esp;&esp;“對對對!”餘學連連點頭,“今早你們家的小廝讓我們今晚過來的。”
&esp;&esp;烏榆這才讓開門口:“那就進來吧。”
&esp;&esp;學子們你推我擠地走進來,看著被燈籠照亮的院子,以及院子中幾十口大木箱,心中已經有了猜測,不過到底顧及臉面,沒有著出聲擾院子裡的人。
&esp;&esp;被文序叫來的盧府二管家拿著一本冊子寫寫畫畫,時不時開啟箱子看裡面的東西,青石也在旁邊給他打下手,墩墩就像個小跟屁蟲一樣樂顛顛跟著。
&esp;&esp;一刻鐘後盧府二管家才衝堂屋裡喊道:“公子,都清點好了,您是否需要看看?”
&esp;&esp;學子們隨著管家的動作看去,只見一位容貌俊雅的青年走出來,看到他耳垂上精緻的耳飾,不少人驚訝之餘偷偷紅了臉。
&esp;&esp;“點好了?”青年抬眸掃了一群,視線所到之處鮮少有人敢對視。
&esp;&esp;“之前受人所託,如今不負所望,你們想要的東西都在這裡,要買什麼就和盧管家說,讓盧管家取給你們,青石幫忙收銀子,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esp;&esp;管家和青石應下,梁峰和馮淮逐一開啟箱子,把疊放整齊的筆墨紙硯都露了出來,其中各式毛筆一箱,各式硯臺一箱,餘下皆是品質不錯的紙張與墨錠。
&esp;&esp;青年交代好後就轉身回了屋子裡,不少學子視線追過去,又被幾個下人擋住,不由一陣可惜。
&esp;&esp;有人小聲抱怨:“餘兄,你怎麼沒說這位商人是個哥兒?”
&esp;&esp;另一人道:“什麼哥兒?沒看到人家耳朵上的耳飾嗎?也不知道這位夫郎膽子怎麼這麼大,見我們一群男子也絲毫不怕。”
&esp;&esp;住在五更街的學子都知道文序是個哥兒,可是學堂裡的其他學子不知道,聽到同窗這麼說,餘學不滿開口:“難不成李兄看不上哥兒?還是說李兄遲遲不出發去府城,就為了等書齋上價錢更高的筆墨紙硯才配得上你秀才的身份?”
&esp;&esp;“不買就讓開。”一位當日在陳情書上摁了手印的學子冷著一張臉,“羅家勢大各位皆知,顧夫郎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