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靖大將軍於懷仁城中聽聞宋清風與神火營被困恆山的訊息,心中頓時湧起一陣憂慮。
他深知宋清風所率的神火營正面臨著怎樣的艱難處境,思索再三,平靖大將軍決定派人給宋清風送去一封密信。
信使快馬加鞭,穿越重重險阻,終於將信送到了恆山。
信中言辭懇切,告知宋清風可自行斟酌局勢,若形勢所迫,適當向南撤退以儲存實力,不失為一種策略。
然而,宋清風接到信件後,陷入了沉思。
他心裡明白,再往南便是大楚腹地,那裡人口密集,百姓安居樂業。
一旦蠻夷趁勢追擊,戰火將無情地蔓延至這片安寧之地,百姓必將遭受更為沉重的苦難。
再者,他心中滿是不甘,怎能就這樣一味退縮,將大好河山拱手讓與蠻夷?
於是,宋清風緊急召集神火營的一眾將領,齊聚於恆山的臨時營帳之中。
營帳內,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燭火搖曳,映照著將領們疲憊且憂慮的面龐。
宋清風目光緩緩掃過眾人,神色凝重卻又透著堅定,沉聲道:“諸位,如今我等被哈達威困於恆山,戰與退,關乎生死存亡,大家都暢所欲言,說說各自的想法。”
千總王文煥站起身來,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說道:“將軍,蠻夷的包圍圈日益縮小,我們的行動愈發艱難。繼續堅守在此,恐難有轉機。依我之見,不妨暫且撤退,待養精蓄銳之後,再與蠻夷決一死戰。”
副指揮使賈軒卻毫不猶豫地搖頭反駁:“撤?能撤到何處?再往南便是大楚腹地,百姓該如何是好?我們絕不能將戰火引向那裡。況且,一旦我們撤退,懷仁城所承受的壓力將倍增。依我看,我們應當堅守恆山,憑藉此地險要的地形與蠻夷巧妙周旋。”
孫平也趕忙起身,支援賈軒的觀點:“大人所言極是。我們堅守於此,便能牽制住山下的敵軍,讓他們不敢肆意南下。這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更是為了身後的萬千百姓。”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宋清風沉思良久,緩緩開口,語氣沉穩卻又不容置疑:“我決定,堅守恆山。我們已無路可退,退一步,百姓便會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恆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們可充分利用這一地形優勢,與蠻夷打一場持久戰。”
事實上,先前的防禦準備此刻發揮了重要作用。
蠻夷皆為騎兵,其戰馬難以登上這陡峭的山峰,而神火營所擁有的火槍則具備明顯的火力優勢。
山上有清澈的山泉,糧食和水源儲備充足,足以支撐他們應對長時間的圍困。
反觀哈達威那邊,他不斷加強包圍圈。
他驅使士兵們砍伐樹木,在山口周邊築起了一圈堅固的柵欄,妄圖將神火營徹底困死在山中,使其插翅難逃。
同時,他還頻繁派出小股部隊,趁著夜色偷偷摸上山,企圖襲擊神火營的營地。
然而,宋清風早有防備,每次都能帶領士兵們成功將其擊退。
宋清風曾謀劃利用散彈炮趁夜偷襲蠻夷營地,可散彈炮的射程僅有兩裡,而哈達威的營地遠在五里之外,其間還佈滿了蠻夷的斥候小隊。
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悄無聲息地將火炮運送過去,偷襲計劃只能暫時擱置。
被困於恆山的日子裡,宋清風日夜苦思突圍反攻之策。
一味死守絕非長久之計,唯有主動出擊,方能打破這艱難的困局。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宋清風迅速召集麾下最為精銳的斥候,神情嚴肅,語氣堅定地命令道:“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尋得其他下山的路徑。這關乎著我們全軍的生死存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這些斥候皆是軍中精英,他們領命後,迅速如靈動的山貓般四散開來,穿梭於恆山的峰巒溝壑、茂密叢林之中。
他們不顧荊棘劃破衣衫,不顧怪石嶙峋的山壁劃傷手臂,不放過任何一處可能的通道。
歷經數日的艱辛探尋,終於在側峰覓得一條鮮為人知的隱秘小路。
此路蜿蜒曲折,宛如一條隱匿在繁茂植被之下的長蛇,若非撥開層層枝葉,仔細檢視,根本難以察覺。
宋清風得知訊息後,心中暗自欣喜,一個計劃在腦海中悄然成型。
他招來賈軒,神色凝重地吩咐道:“賈軒,此次任務艱鉅無比,關乎著我們能否成功突圍。你率領一千士兵,在恆山大張旗鼓地搭建工事,做出一副要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