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章 鬧婚

吳劉氏給鎮山屯帶來災難的事兒,還要從半個月前一場婚事說起。

一條無名小河兒從鎮山屯後面山上流下來,繞過大半個村子,奔流向東。鎮山屯村西,一河之隔就鎮海村。

兩個村子不大,平日裡抬頭見低頭見,互相非常熟悉。

兩村村民知根知底,許多人家便結成了兒女親家,更加親上加親。

半月前,鎮海村李樹生家的姑娘出閣,嫁的便是鎮山屯張老面家的兒子。

張老麵人如其名,說話細聲細語,做事慢慢騰騰。

為人不爭不搶,很少見他臉紅上火。

這天一大早,迎親的隊伍吹吹打打踏過村西邊的小橋,前往鎮海村接新娘子。

接親的鞭炮噼哩叭啦響起那一刻,李樹生家門gc橋兩邊圍滿了看熱鬧的人。

村一年到頭幾乎沒有娛樂。

紅白事、孩子生日娘滿月、村民當成了過年。人人喜氣洋洋,歡天喜地。

孩童們在大人身邊鑽來鑽去,精力旺盛的象活潑的泥鰍。

雖然他們大聲喧譁,吵的人頭疼。但大人只是寬容的笑,並不出言喝止或是責罵。

成親是人一生最大的喜事,誰不想熱熱鬧鬧的。

這個日子,沒人願意聽孩子哭,大人罵,破壞喜慶氣氛。

張老面端著貼了紅喜字,盛滿了飴糖的小笸籮,給村民們發糖。

孩子瞅冷子,伸手抓一大把,轉身就跑。

“老張恭喜啊,今天做喜公公,明年當爺爺,抱大胖孫子。”

“老張,你真是有福氣,李家那閨女可俊了。”

“哎呀,老張啊。喜酒準備好了沒有啊?”

老張笑嘻嘻的。

一邊發糖,一邊招呼。

“大家都去喝喜酒,酒新釀的,菜是新鮮的,豬羊是現殺的,保證大家吃的肚子滾圓。”

村民一陣鬨鬧。

“好!我們一定去。”

小河兩岸笑語聲喧。

村中響起噼噼啪啪的鞭炮聲。

不大會兒工夫,一頂嶄新的喜轎從村子裡抬了出來。

“新娘子來了!”

村民向兩邊自動閃開。

轎子前面,披紅掛綵的新郎官騎著一頭叫驢。

叫驢洗刷乾淨,毛光黑亮,身上的鞍具也煥然一新。

新郎官十五六歲,略顯稚嫩的臉上微微泛紅,眉宇掩飾不住的興奮。

年輕人一擁上前,故意攔著驢頭。

“張柱子,今晚夠你忙活的了。這麼好的事兒,你得拿出足夠的誠意來,我們村這麼好的姑娘輕易就給你了?”

兩個村子年輕人一起長大,彼此都非常熟悉。

鄉村新婚又不象城市,講究那麼多繁瑣的禮節。

圖的就是熱鬧、痛快。

所以對年輕人故意攔截新郎的行為,人們只是哈哈笑著看熱鬧。

都想看看張柱子這個新郎官如何化解。

通常村民會用故意為難新郎的方法,考驗新郎官應變能力,解決麻煩的能力。

解決的好會讓村民在以後很長時間裡津津樂道,誇獎起來沒完。

那些有小子,還沒娶媳婦的人家,就會讓自家的孩子向其學習。

解決的不好,也會被村民牢記很久。

但卻是村民茶餘飯後的談資,通常也會被當做反面典型,被有男孩的家庭拿來教育自家孩子,千萬別跟某某學,省的以後讓村民笑話,老子臉上無光。

張柱子雖然第一次做新郎,但他不止一次看過別人如何做新郎。

知道這一關必須過。

也不慌張,勒住驢頭,在驢上對著四周作了個羅圈兒揖。

“各位兄弟,我當然有足夠的誠意。我以後會對她好。百倍,千倍,萬倍的好。”

這些場面話當然不能讓年輕人滿意。

“牛誰不會吹!你叫她姑奶奶又如何?吹的牛比村後的山還大。以後怎麼樣,我們誰知道,又不能天天到你家看。”

“那怎麼做?”

張柱子知道對方不會輕易放過自己。

這是以前別人做新郎,他常用的話術。

俗話說:不說不笑不熱鬧。

如果娶媳婦都沒有人主動上前鬧,說明這家人人緣不好。

“這樣吧,你先表個態,到底如何對我們村的姑娘好。說的滿意了, 我們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