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
&esp;&esp;辛棄疾擺手道:“子華莫要在意這些不重要的細節。”
&esp;&esp;陳蒨徐徐翻閱, 忽而在一條題寫著“孝悌力田加等”的綱目下,發現了五種不同的批註方案。
&esp;&esp;眾人對於解決方案吵吵嚷嚷,莫衷一是, 各種不同的字跡橫斜齊飛,紙面宛如戰場,充滿了劍拔弩張的氣勢。
&esp;&esp;光是看上一眼, 就彷彿見到一群大臣在上朝時各執一詞, 激情辯論,聲音彷彿能把房頂掀翻。
&esp;&esp;陳蒨含笑問:“幼安覺得這也是不重要的細節?”
&esp;&esp;辛棄疾心說, 這算什麼, 不過就是多寫了幾個字,就為爭論這一條, 昨天幾人吵來吵去都快打起來了。
&esp;&esp;批改公文的團隊裡邊,誰還沒個親身帶兵征戰的經歷了。
&esp;&esp;就算是最斯文的鐘繇,當年也是鎮撫關中、大破匈奴的軍事家,更別提王猛這種一言不合就滅一國的狠人。
&esp;&esp;眾人聚在一起,當時的場面一度難以收拾。
&esp;&esp;九州書院無數吃瓜群眾火速趕到第一線圍觀, 或曰「鐘太傅老當益壯, 英姿不減當年」,或曰「張蒼水專門逮著人下黑手, 不愧是明世祖位面出來的」, 或曰「謝宣明還記得自己是陳郡謝氏之人嗎,這儀態是一點都不要了」。
&esp;&esp;反正就是混亂不堪。
&esp;&esp;本來兩個時辰能夠批改完的公文,硬是因此拖延了數倍的時間,甚至到最後仍有幾條沒誕生出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
&esp;&esp;“怎麼會如此呢”, 辛棄疾不由嘆息道, “我去找了王景略, 謝宣明,鍾元常,還有兩個後世的名相……按理說不應該啊。”
&esp;&esp;陳蒨為這個過於豪華的陣容微訝了片刻,微微搖頭:“這便是一個天才能成事,一群天才聚在一起反倒會壞事的道理了。”
&esp;&esp;他抬手將公文攬過,準備從頭審閱一遍眾人的批註。
&esp;&esp;辛棄疾見自己一通折騰,反而給他倒添了工作量,心中好生過意不去。
&esp;&esp;正思索著該如何彌補,忽而靈光一閃,王猛等人能力再強,畢竟不是陳朝人,對當世格局所知有限,所以才會出現分歧。
&esp;&esp;拉一個人進駐副本,長期留下幫忙,不就結了嗎!
&esp;&esp;“你等著”,辛棄疾快速翻出光幕,語氣迫切地說,“我這就借一個別人不需要的名臣過來幫你。”
&esp;&esp;陳蒨:???
&esp;&esp;這話怎麼聽起來這麼奇怪呢。
&esp;&esp;辛棄疾開始思考合理的幫忙人選,多虧蘭亭副本發了不少道具獎品,這讓他可以及時拉外援進來,倘若換作從前崖山時期還真沒辦法。
&esp;&esp;但是,到底讓誰來呢……
&esp;&esp;能和陳蒨這般千古明君匹配的,自然也得是千古名相級別的。
&esp;&esp;這樣的人物在各朝幾乎都是帝王心腹,位高權重,社稷之臣,很難抽開身,如王猛這般抽出一個時辰幫忙批改公文,已經是極限了。
&esp;&esp;但也有幾個例外的倒黴蛋,過得特別不好。
&esp;&esp;比如魏太武帝位面的宰相崔浩,一個天機窺盡、算無遺策的神人,死得老慘了。
&esp;&esp;因為才華過高,遭到許多鮮卑貴族的嫉妒,不過是在史書中秉筆直言了幾句,就被隨便安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遭遇滅門之禍。
&esp;&esp;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滅門,是牽連甚廣的屠殺慘案,數千人因此被血洗。
&esp;&esp;情形之慘烈,崔浩本人之無辜遭劫,較之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蕭道成屠殺劉宋宗室,徐知誥虐待楊吳宗室等一系列事件,有過之而無不及。
&esp;&esp;畢竟人家好歹是改朝換代清理前朝,魏太武帝卻是無故虐殺三朝元老、開國功臣,深深跌破了人類的底線。
&esp;&esp;歷來行鳥盡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