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4節

其他地方的材料運到建康不適用又當如何。歷來建康水災不斷,材料選擇、城市佈局與市坊劃分亦多有講究,從前的疏浚工程一概被侯景破壞,眼看汛期為之不遠,只能重新因地制宜,開漕溝渠,導洩震澤……如此種種,不勝列舉。”

&esp;&esp;辛棄疾沉吟,不得不承認他的思慮確有道理。只是這樣一來,工作量霎時翻了數十倍,就算沒日沒夜地做也做不完。

&esp;&esp;他道:“子華,水至清則無魚……”

&esp;&esp;陳蒨笑了,眸中驀然漾出一抹諷刺:“至清?世家治下可有一寸清淨地?”

&esp;&esp;辛棄疾默然。

&esp;&esp;“我觀覽時俗,常所扼腕”,陳蒨語氣沉靜,卻又彷彿山溪間的水激泠泠,蘊含了許多冷意,“若非士族浮華務虛,以戰為恥,至於傅粉施朱,體羸骨脆,不堪一擊,侯景區區八百起兵,豈能青絲白馬壽陽來,一朝踏破江山!”

&esp;&esp;他看了一眼辛棄疾,又道:“昔年淝水之戰前夕,秦兵列境,太原王氏王坦之臨終與謝安、桓衝書,言不及私,惟憂國家之事,摒棄前嫌,傾力一戰,故有八公山下破敵軍百萬。”

&esp;&esp;“二百年過去了,世家中再不曾出現過謝安、王坦之這樣的人,反倒是王僧辯之流層出不窮,流毒江表,霍亂四海——這些士族難道不該被清除嗎?”

&esp;&esp;“不錯”,辛棄疾慨然道,“太清之難,世罹此禍,天下傾塌,皆士族之罪。”

&esp;&esp;文帝陛下日後當政期間的種種措施,什麼廣開寒士求賢令,什麼土斷改革,什麼拆分州縣,什麼詔禁浮華,什麼廣開官學,什麼重劃鹽鐵,什麼自鑄天嘉錢,一刀刀都是直往世族的心窩處扎。

&esp;&esp;然而問題也就出現在這裡,並且最終撞上了兩道不可逾越之天塹,導致玉碎人亡。

&esp;&esp;一是天不假人。

&esp;&esp;改革者註定要踽踽獨行,尤其是在這種天下名士皆出自世家的境地,最終就變為了他一個人的奮鬥,以一己之力鎮壓朝中的洶湧暗流。

&esp;&esp;陳朝的寒門武將確實有幾位出眾者,蕭摩訶,吳明徹,侯安都,可堪為肱骨,但治世文臣卻一個都沒有。

&esp;&esp;所以帝王只能自己攬下所有的事,夙興夜寐,事必躬親,這般過度燃燒,宛如長夜中一莖微弱飄搖的伶仃燭火,終會被洪流般的夜色吞沒。

&esp;&esp;這就導致了第二個問題,天不假年。

&esp;&esp;兩晉南朝的門閥政治根深蒂固幾百載,要想清除其影響,絕非數年之功,根本就不是一個短命帝王能在有生之年完成的事。

&esp;&esp;大約這就是明君的悲哀吧。

&esp;&esp;反觀陳蒨的弟弟陳頊,登基後主打一個讓陳蒨政息人亡,將世家名士重又盡數吸納進朝中,自己過得隨心所欲,老舒服了,甚至還成了歷史上生孩子最多的一個皇帝。

&esp;&esp;兩相對比之下,叫人意如何平。

&esp;&esp;辛棄疾一邊想著,一邊翻閱完了面前的檔案,寫下各種批註,當他花了一個多時辰終於做完的時候,發現陳蒨儼然已經處理完了七八本。

&esp;&esp;“……”

&esp;&esp;朋友,你的速度未免太過於無情了。

&esp;&esp;雖說陳蒨效率很高,但比起面前一堆浩如煙海的公文,這點進度仍舊是杯水車薪,對比十分慘烈。

&esp;&esp;“咱們還算幸運”,陳蒨悠悠嘆息道,“好在如今都用紙張,倘若換作秦漢時期的竹簡,動輒一下翻閱成百上千斤。”

&esp;&esp;辛棄疾扶額,由衷地誇讚道:“你心態真好。”

&esp;&esp;“謝謝,希望你的心態也很好”,陳蒨緩慢眨了眨眼,下一刻,便將厚厚一沓紙擱在了他的面前,“幼安幫幫忙,我能相托的唯有你了。”

&esp;&esp;辛棄疾一瞬間面無人色,躊躇再三,終究懷著一種視死如歸的心態翻開了最上面一本。

&esp;&esp;……

&esp;&esp;公文這種東西宛如薛定諤的貓,你不開啟它,永遠不知道它究竟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