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4節

&esp;&esp;眼見韓子高心意已決,辛棄疾也不打算介入他二人之間多管閒事,當即將工作坊的令牌交給了他,並親切地鼓勵道:“好好幹,此乃本方獨一無二的崗位,定能讓子華對你青眼有加。”

&esp;&esp;韓子高果然精神振奮,對他感激地拱了拱手。

&esp;&esp;……

&esp;&esp;陳蒨的平亂計劃是以招撫為主,負隅頑抗者才斬殺,只求速戰速決,儘快開始修生養息。

&esp;&esp;是以,平亂節奏極為緊湊,加上本方將領相當稀缺,眾人一時忙得飛起,恨不能將自己掰成幾瓣用。

&esp;&esp;即便是剛從嶺南來的侯安都,方抵建康,席不暇暖,就即刻被扔到了合適的戰場上,開始發光發熱。

&esp;&esp;侯安都本來萬般不情不願,心想我一路奮戰至此,你連歇都不讓歇的,犁地的老牛也不是這個勞累法啊。

&esp;&esp;陳蒨微笑,拉過他的手入幕詳談。

&esp;&esp;也不知他到底說了些什麼,侯安都出來的時候神采飛揚,唇角噙笑,整個人就連走路都襟袖帶風,鬥志滿滿地回身對著陳蒨揮一揮手:“放心吧,定不負所望!”

&esp;&esp;說罷,甚至指使一名屬官上前,將自己隨行攜帶、無比珍重的古琴交給了陳蒨。

&esp;&esp;陳蒨有些驚訝,修長指節輕按住琴絃,凝眸望向他,目露疑問之色。

&esp;&esp;“以琴贈知己”,侯安都翻身上馬,爽朗笑道,揚鞭向颯沓秋風,一派疏闊英姿,“子華且高坐明堂,等我的捷報便是!”

&esp;&esp;陳蒨望著他一騎絕塵的背影遠去,終是垂眸輕笑,抱琴步入室內,擱在了書房中的一角。

&esp;&esp;午後,辛棄疾來,隨手試了試絃音,評價道:“確是珍貴名琴。”

&esp;&esp;他雖然對琴不是特別有研究,但劉宋帝國的古琴聖手眾多,岳飛、李清照、謝脁、謝靈運,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而然就懂了。

&esp;&esp;不是吧,你說彈琴還需要特別學?這難道不是人類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動掌握的技能嗎?

&esp;&esp;同樣耳濡目染,但現在依舊五音不全的檀道濟:“……”

&esp;&esp;彷彿忽然被開除了人籍 jpg

&esp;&esp;陳蒨此前聽他講過本朝的許多史書內容,正在批改公文的筆鋒微頓,輕聲道:“看來史書說他文武兼通,善彈琴,工隸書,五言詩妙絕,甚是恰如其分。”

&esp;&esp;辛棄疾往裡走了幾步,見他身前各種文書堆積如山,一摞直接聳立到天花板,又拐了個彎疊在一邊。

&esp;&esp;陳蒨整個人坐在書堆裡,以一種極為高難度的特技姿勢,每次都在趁檔案不注意,猛地將最下面一本冊子抽出來,進行處理。

&esp;&esp;他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這才進城幾天,何以至此?”

&esp;&esp;陳蒨也想知道自己怎麼會這麼慘,於是向他發出了邀請:“幼安,一起吧。”

&esp;&esp;辛棄疾拗不過他無比期盼的目光,接下一份檔案,抬眼一掃,好傢伙,《戰後民舍重建的區域劃分與形制提要》,一個提要居然洋洋灑灑寫了幾百頁。

&esp;&esp;不能說專業不對口,只能說跟他擅長的領域完全不沾邊。

&esp;&esp;辛棄疾蹙眉問:“此等工造營建之事,未有專人負責?”

&esp;&esp;“當然有”,陳蒨神色平淡地將公文翻到下一頁,“只是生民休慼大事,哪得輕易假借於人手,總要事無鉅細,親自過目推敲。”

&esp;&esp;辛棄疾不免嘆息:“如此每一字皆再三斟酌,深遠靜思,也難怪你案頭公文越積越多了。”

&esp;&esp;陳蒨不以為意,輕笑一聲道:“或許我便是天生的勞碌命,未有垂拱而治之幸。”

&esp;&esp;他指向那份營建文書,隨意舉了一個例子:“譬如這建築屋舍之事,首先要考慮材料來自何方,建康就地取材定然不足以支撐如此大批次的修復工作,倘從其他地方運輸而來,是何人所為,以何種途徑抵達,怎樣進行材料原產地選擇和數目統計,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