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攏人心,站穩腳步。
&esp;&esp;杜牧初來乍到,在此地沒有任何身份,本不入其他高官大員的眼中,但桓溫本身就不是什麼世家出身,自然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esp;&esp;再加上桓溫這個人英氣高邁,又長相俊美,人格魅力還是相當強烈的。
&esp;&esp;雖然眼下尚未起飛,但未來,他帳下的幕僚幾乎集中了這一時期的所有英傑,就連謝安都曾短暫地在此處待過。
&esp;&esp;在桓溫北伐駐軍灞水的時候,尚未出山的王猛曾前來拜訪他。
&esp;&esp;最後發現,人是好人,蓋世英傑,但跟自己不是一條道上的。
&esp;&esp;王猛想要一個年輕仁慈的君主坐鎮後方,自己可以為他開疆拓土,為他掃平四方,為他治理生民,將他一點點塑造成自己所期待的聖君模樣,最後一統天下。
&esp;&esp;他們的名字會並排寫入史冊,從此樹碑立傳,密不可分,成為後人心中永遠相伴的傳奇。
&esp;&esp;桓溫跟這個標準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毫不相干。
&esp;&esp;於是,王猛一揮衣袖,瀟灑地徑自離去,又在山中獨自滯留數年歲月,終於等到了他命中註定的真龍天子苻堅。
&esp;&esp;此刻見杜牧來了,桓溫眉梢微挑,將人迎進去。
&esp;&esp;開篇就是一個提問:“以你之見,如今天下的形勢如何?”
&esp;&esp;杜牧從容道:“若君不能在三年時間內平滅成漢,完成第一次北伐,則十年內難再一統。”
&esp;&esp;因為再過些時候,就是苻堅的叔叔苻健僭越稱帝,整個局勢將會變得全然不可控。
&esp;&esp;杜牧將時局的分析對桓溫一一道來,事無鉅細,清言娓娓。
&esp;&esp;桓溫見他不過弱冠之年,然而眉目俊雅,言辭珠璣似玉,胸中有萬言策,更勝十萬甲兵,頓時驚為天人,推崇備至。
&esp;&esp;世間怎麼會有這麼完美的人!
&esp;&esp;“我見牧之,如魚得水,如高祖得見子房”,他這般感慨道。
&esp;&esp;杜牧:“……”
&esp;&esp;話是好話,但「高祖見子房」什麼的,總讓他想起了萬朝所流行的一個梗,那就是漢光武帝見隕石,「如秀見隕」。
&esp;&esp;杜牧就這樣成為了桓溫的謀士,未來還會升級成謀主。
&esp;&esp;他一直在等待著桓溫的天命之子郗超的到來,但郗超不知究竟出了何緣故,到現在都不見蹤影,便是他的表兄弟王徽之,此前也不曾尋找到他。
&esp;&esp;桓溫對他的憂慮很是不解:“左右不過一個郗家子,高平郗氏自郗鑑去後便大不如前,牧之何以如此掛心?”
&esp;&esp;杜牧:“……”
&esp;&esp;你清醒一點,那是你的命定謀士啊桓大司馬!!!
&esp;&esp;然而,他又不能將這話告訴桓溫,於是只能在荊州府當了參軍,開始熟悉一應機密要務。
&esp;&esp;本次他來與會稽王接洽,也是他自己要求的,不然桓溫可不會放人。
&esp;&esp;一來他不是世家中人,會稽王說得罪也就得罪了,並無利益衝突。
&esp;&esp;二來他準備會見一下沈約等人,商議好接下來的形勢計劃。
&esp;&esp;……
&esp;&esp;此刻,周圍的各府使者陸陸續續地遞上信件。
&esp;&esp;司馬昱冷僵著臉,飛速在心裡評估著如今的形勢。
&esp;&esp;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沒辦法,只能掏錢!
&esp;&esp;只要他還不想就此自絕於士林交際圈,就只好將錯就錯,吃下這個啞巴虧。
&esp;&esp;他真的心氣難平啊……花自己的錢贊助桓溫,這是徹頭徹尾的資敵行為!
&esp;&esp;司馬昱經營了這麼久,苟字當頭,多年來始終維持著事事低調、沖淡謙退的良好形象,就是想爬到最高處看一看上面的風景,哪裡肯因為一件小事莫名其妙折在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