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處。
&esp;&esp;破碎的桅杆和木頭碎屑扎入身上,一路拖拽出鮮血淋漓,觸目驚心。
&esp;&esp;小陸相公絲毫不管自己的傷勢,拿起鼓槌,擊響了最高處的行軍鼓,一聲聲震盪在雲霄之間。
&esp;&esp;“轟隆隆——”
&esp;&esp;與天地中鳴奏的雷霆聲,此起彼伏,響成了一片,激越到彷彿洞穿了心魂,催人奮進。
&esp;&esp;“將軍百戰魂歸,海國一別千秋。
&esp;&esp;古來將臨決勝地,而今興亡重又。
&esp;&esp;幾人嗷嘯爭雄事,幾人乾坤輕袖手?
&esp;&esp;盡東望,百川流。
&esp;&esp;虎踞龍蟠生蒼莽,飄蓬斷瓦任淹留。
&esp;&esp;曾見江山如畫之錦繡,亦有流宮變徵之垂眸。
&esp;&esp;黃沙星火摧銀漢,赤血江頭蕩危舟。
&esp;&esp;金壁鈴鐸昔皇陵,穗禾青覆新墳丘。
&esp;&esp;滿座豪英三山去,海上滄流千重樓。
&esp;&esp;千重樓,望神州。
&esp;&esp;誰不懷憂?空我白頭!
&esp;&esp;漫白頭,攜劍彈鋏付吳鉤。
&esp;&esp;生同草木塵灰土,也欲乘風攀北斗。
&esp;&esp;死酬知己澆碧血,萬劫未負少年遊。
&esp;&esp;但有英魂在,不教此身休——”
&esp;&esp;鼓聲在無數的船頭接連響起,浩浩蕩蕩,匯成了一片鋪天蓋地、足可以搏擊風浪的洪流。
&esp;&esp;遠處,不知是何方,似有人高歌應和:“但有英魂在,不教此身休——”
&esp;&esp;他們是一群有著深刻的國仇家恨,曾被迫背井離鄉,飄零而去的人。
&esp;&esp;許多人當年,更是曾在東海之上、在臨安城外征戰過。
&esp;&esp;如今故地重遊,心頭有感慨,有憤怒,有獵獵不休的復仇火焰,有驚天撼地的故國哀思,唯獨沒有了畏懼。
&esp;&esp;此身已許國,從前在崖山僥倖未死,已經多活了十年。
&esp;&esp;今日便是葬身於此,又如何?
&esp;&esp;“但有英魂在,不教此身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