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今日就連兩宮都來勸降了,他們已經降了元,我的國家已經滅亡了啊,那我究竟是為誰而死戰,這一切終歸到底都沒有了任何意義。
&esp;&esp;因為兵荒馬亂,資訊阻隔,他並不知道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已經帶著二王南下,一路轉徙,重新豎起了宋廷的旗幟。
&esp;&esp;他也不知道,雖然臨安出降了,但數不盡的仁人義士還在外面奔走,江蘇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等各地還有許多宋軍駐紮,此時反抗大有可為。
&esp;&esp;他只知道,他在外面血戰,但宋朝卻已經覆滅,支撐著他往前走的一切信念都已不復存在。
&esp;&esp;李庭芝緩緩端起了一杯鴆酒,只覺萬念俱灰,但轉念想到滿城百姓,握杯的手終究是停在了半空中。
&esp;&esp;罷了。
&esp;&esp;自己這一死固然痛快,但揚州子民就真的只能淪為刀下魚肉,任人宰割了。
&esp;&esp;李庭芝最終決定戰至最後一息,誰要想傷害這些揚州人,誰就踏著他的屍骨過去。
&esp;&esp;他將鴆酒放在一邊,繼續寫自己的遺書。
&esp;&esp;他一生征戰,傲骨不屈,卻在遺書中極盡所能地放低了姿態,自稱罪臣,百身莫贖,想著在城破之日,戰死之時,如果有人找到他這裡,可以將一切罪責都推在他身上,放過全城百姓。
&esp;&esp;因為情緒激烈,太過於投入,李庭芝完全沒發現岳飛的到來。
&esp;&esp;岳飛站在他身後,看著他寫完遺書,輕輕嘆了口氣,伸手搭在他肩上:“你……”
&esp;&esp;李庭芝駭然回頭,接管李庭芝的軍隊,畢竟是祖宗嘛。
&esp;&esp;【漢昭帝劉弗陵】:好像是這樣的,岳飛怕不是要殺瘋了!
&esp;&esp;【南唐後主李煜】:嗚嗚嗚,他值得。
&esp;&esp;【南明弘光位面 太子太傅史可法】:武穆王,李庭芝追殺文山先生是有緣由的,還請你不要責怪他。他不是在搞內鬥,也不是誤國奸臣。
&esp;&esp;【南明弘光位面 太子太傅史可法】:李庭芝在一月內接連遇見了十三批勸降者,包括謝太后和小皇帝。這時,有人到處傳訊說,有個宋朝丞相也會來勸降。
&esp;&esp;【南明弘光位面 太子太傅史可法】:這時候,文山先生剛好第一次從元營裡逃出來,準備去南方開展義軍活動,過揚州城欲見李庭芝,李庭芝就以為他也是來勸降的,於是下了追殺令。
&esp;&esp;【南明弘光位面 太子太傅史可法】:整個事件,其實完全就是一場誤會。
&esp;&esp;【周世宗柴榮】:史可法,朕很好奇,你怎麼這麼維護李庭芝?
&esp;&esp;【大秦天王苻堅】:史可法是南明的,和李庭芝之間至少隔了好幾百年吧。
&esp;&esp;【南明弘光位面 太子太傅史可法】:因為我本來的命運也是殉死揚州城,揚州二十萬人民盡遭清兵屠戮。是以,對他無比感同身受。
&esp;&esp;史可法輸入完這一番話,輕嘆一聲,靜立在揚州城頭,橫吹一支枯笛曲。
&esp;&esp;那聲音蒼涼悠遠,若江波飄搖萬里,連線著天幕,寄慨遙深地連線著古今。
&esp;&esp;“烽火揚州路”,當真是一語成讖,在四百年前,李庭芝曾在揚州城血戰而終,在不遠處的未來,這裡本來會爆發一場名為揚州十日的屠殺。
&esp;&esp;當然,他們這邊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esp;&esp;揚州現在成了南明弘光位面的首都,秦良玉登基後,將都城從南京遷徙至此地。
&esp;&esp;一來可以重鑄江淮防線,控扼上游,抵抗清軍。
&esp;&esp;二來南京這個地方多少有點詛咒,從六朝開始,到南明弘光為止,在這裡定都的王朝和國家就沒有一個國祚長的。
&esp;&esp;弘光位面的局勢遠比其他兩個南明位面更加容易上手。
&esp;&esp;畢竟,這時候他們仍舊坐擁半壁江山,與清廷隔江對峙,大可以從容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