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怎麼就發展到了這一步呢?
&esp;&esp;其實劉徹一開始也沒做這樣的打算,只能說,試著來同他接觸一下。
&esp;&esp;歷史長河中的位面那麼多,每個晉朝都有一個劉琨,幾乎不可能他們釣上來的劉琨,正好就是他們過來做任務的這個位面。
&esp;&esp;結果很不巧,還真是。
&esp;&esp;本位面的時間線嚴格來說,是劉琨身死之前的好幾年,他現在還當著幷州刺史,勢力在晉陽城一帶,前一年剛打敗了劉淵,讓劉淵恨得咬牙切齒,徒呼哀哉。
&esp;&esp;劉琨也因此聲名大振,歸者甚眾,追隨如潮。
&esp;&esp;屬下發現劉琨不見了,不敢聲張,已經找瘋了,訊息好容易才傳遞到長安城中來,正好被負責處理各路情報的郭嘉給發現了,拿給他們過目。
&esp;&esp;鄭成功:“……”
&esp;&esp;劉徹:“……”
&esp;&esp;這是天選的大漢中興之主啊!
&esp;&esp;論身份,他是最正宗的大漢嫡系後裔,又是當世名將,聲望顯赫。
&esp;&esp;論文學造詣,劉琨詩文名篇眾多,傳唱千古,行文蒼涼壯闊,一句“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更是成為後世千百年間,縈繞在來人心口的意難平。
&esp;&esp;論武功韜略,劉琨能在眾叛親離、四面楚歌的境地,孤守北方長達八年之久,已足見其軍事能力卓越。
&esp;&esp;論才華橫溢,他是書法家,是音樂家,擅琴笛,吹簫,胡笳,劍舞更是飄然遺世,名冠京華。
&esp;&esp;論人格品行,光是他被後世那麼多人景仰推崇,其中不乏文天祥、辛棄疾這樣本就是蓋世英雄的人物,自然高山仰止,有口皆碑。
&esp;&esp;論關愛百姓,他感生民之哀苦,親務農桑,治理清明,深受地方居民愛戴,甚至還有人給他立生祠的。
&esp;&esp;就連長相也是姿容絕世,在史書上特別以俊朗著稱。
&esp;&esp;此刻,劉琨負劍立在庭中,對他正襟行禮,薄玉高冠下的眉眼英挺沉靜,明眸清澈,像是一潭遠邃清渺的碧湖。那眸光極是平靜,似乎處處謀而後動,映著府中輝煌的日色。長睫輕輕掠動,卻開合之間猶如利刃出鞘,一種凌厲興飛的豪氣呼之欲出。
&esp;&esp;這一看就讓人覺得心裡有譜,英睿明斷,是聖君之相啊。
&esp;&esp;劉徹和劉琨本人打過交道之後,這麼盤算了一番,發現很難再找到比他更完美的明君人選了。
&esp;&esp;雖然從前是將軍,不是帝王,又有什麼關係?
&esp;&esp;那劉淵都能僭稱漢室之後來博取民心,為自己開國增添正統,可見在這個年代,漢室依舊具有極強的號召力。
&esp;&esp;劉琨堂堂大漢英傑,自身又如此出眾,難道還不能代表漢人,坐一坐這天子之位了!
&esp;&esp;大漢從今日起開始復國了,什麼司馬家、石家、鮮卑五胡的,都往旁邊稍稍,莫擋了大漢的復興之路!
&esp;&esp;劉徹打算得很美好,甚至已經開始拉上鄭成功,在規劃如何重新一統天下的藍圖願景:“屆時我們分頭行動,各展所長,仲卿去病在北方大戰胡虜,世祖去平定南方荊揚建康交州,至於蜀地,就交給伯約好了。”
&esp;&esp;這是多麼精彩的一個計劃啊!
&esp;&esp;然而,劉琨本人完全沒t到他這個點,反應簡直可以稱之為驚恐了。
&esp;&esp;作為一個一生都忠君愛國、義字當頭之人,他根本無法想象自己登基自立是什麼場景。
&esp;&esp;他立即否決道:“武帝爺爺,使不得,我真的不能如此大逆不道地行事。”
&esp;&esp;“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擰呢”,劉徹不禁皺眉,“那司馬家算個什麼東西,早一日覆滅,江山便多一日清寧,你總該為你身後的北方百姓、天下漢人想一想。”
&esp;&esp;劉琨不禁動容,但竭力推辭道:“我寸功未立,江山為復,名不正言不順……”